10月4日,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幸亲眼见到了蒋勋老师,而且是那么幸福地坐在第一排,近距离聆听了老师为今年的“华文朗读节”所做的一次特别分享,题目叫做“不遥远的歌声:汉语诗的格律与朗读”。
1
六年前,大约是处在一段人生失落期时,有大概半年的时间我在每天上下班通勤和午饭后独自散步的间歇听完了几百小时的“蒋勋细说红楼梦”。每次插上耳机,就自动跟外面那个世界有了隔离,老师的声音太有魅力,那些充满美学思考和悲悯之心的论见更是让我在音频的每一分钟,都对下一分钟的内容满怀期待。
如果想故意上升到一个带有哲学意味的层面来讲,那时和蒋勋老师的“相会”大概是我在不知不觉走着一条下坡路的同时,同样以不自知不自觉的方式在进行自我拯救的表现之一吧。但有趣的是,前天傍晚在细雨绵绵中排队时,在我并没有分享自己的这种心绪时,另一个女孩很动情地说,蒋勋老师的声音也曾陪她走过低谷,让她感激至今。
2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今年已是古稀的蒋勋老师坐在一把高脚椅上,左下方是一张简单的黑色桌几,上面放着老师卸下的手表;没有水,没有横幅,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背景布置,在那个实验小剧场似的、简略接近空旷的舞台上,蒋勋老师只用他的声音、他对艺术和人生的理解,就紧紧勾住了所有听众的专注力。
和老师出版的唐诗、宋词鉴赏一样,他对诗歌的理解总是有一种很人性化的东西在里面。在一些人看来,这种东西或许不能被纯粹学术的标尺衡量,但对于向更多的人普及美、普及爱、普及传统文学的亲民一面,不能不说,蒋勋老师做到了。
3
最近因为《中国新歌声》的旦增尼玛,突然莫名地喜欢上了那种悠远、绵长的民族曲调,说不清哪里好,就是有了一种很愿意去欣赏、去接纳的亲近感。
蒋勋老师在分享中很推荐那些没有固定歌词去“霸凌”的原住民音乐,他说他听到那种声音的时候,能够感觉到整个太平洋的海就在眼前波澜壮阔。那一刻,我也想到了李健每一次帮旦增尼玛编曲时加入的那些藏腔部分,又或者是韩磊在参加“我是歌手”时带来的蒙古长调,那样的声音让人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草原。真是妙极。
4
最让人惊喜的,是蒋勋老师在分享最后,用他磁性的嗓音动情朗读了那首个人创作,《愿》。这是第一次,听一首诗朗诵听到哭了。很汗颜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这首诗的存在,这当然也证明我根本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粉丝,只是不可否认地,曾经的确从蒋勋老师那里获得过一些坚持的力量。然而这个晚上之后,我想,我无法克制地爱上了这首诗,爱上了其间的美好与深情。
《愿》蒋勋
我愿是满山的杜鹃
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
我愿是繁星
舍给一个夏天的夜晚
我愿是千万条江河
流向唯一的海洋
我愿是那月为你
再一次的圆满
如果你是岛屿
我愿是环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张起了船帆
我便是轻轻吹拂的风浪
如果你远行我愿是那路
准备了平坦
随你去到远方
当你走累了
我愿是夜晚
是路旁的客栈
有乾净的枕席供你睡眠
眠中有梦
我就是你枕上的泪痕
我愿是手臂
让你依靠
虽然白发苍苍
我仍愿是你脚边的炉火
与你共话回忆的老年
你是笑
我是应和你的歌声
你是泪
我是陪你的星光
当你埋葬土中
我愿是依伴你的青草
你成灰
我便成尘
如果啊,如果
如果你对此生还有眷恋
我就再许一个愿
与你结来世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