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记住这个套路:汇报案例除了完备的一般资料之外,还有案情介绍、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对来访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状态评估、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初步的)诊断-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咨询过程简述、效果评估、跟踪随访、咨询师的反思等!2)“一个把案例记录和案例报告的套路印刻于心并以此实践的咨询师,如果在需要时讲一个案例故事,就会变得极其容易;而那些习惯于讲故事者则不然,一旦被要求规范,往往不知所以。”谈谈您对这段话的理解。
今天看老师的文章,觉得好像专业性太强,然而仔细分析一下,与生活密切相关,将相关文字摘抄如下,供大家互相学习。
比如案例报告文字呈现主要有三种,最常见的“案例”其实是一个几百字的“故事”,主要是提供者描述了一个事件,一般将客观事实和自己的看法叠加在一起,多数情况下连人口学资料都不全,就像一道案例考试题,“故事”讲完后便作提问。第二种大多是真实的案例“记录”,除了完备的一般资料之外,还有案情介绍、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对来访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状态评估、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初步的)诊断-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咨询过程简述、效果评估、跟踪随访、咨询师的反思等要素,由于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案例记录”必须保密,因此参与此类案例讨论或分析者通常必须是组织方指定的专业人士。第三种“案例”则是“案例报告”,亦即在专业杂志上已经发表的或者拟发表的专业论文比如个案报道之类——当然不用保密,我参加过几次这样的讨论和分析,参与者的专业水平普遍较高,观点陈述都有理有据,自然使我非常受益。
————李克富
我们工作生活学习也要严格按套路、按步骤操作,才能保证不缺项不漏项,精益求精。比如做题,说说如何做可能很轻松,但真正按步骤不一定能做得出来。事故分析调查报告也是如此,要根据程序把所有要求的内容都写进去,才能出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如果有缺项,则说服力不强,很容易失误。因此讲故事容易,有板有眼的做事难,这需要长期训练形成。
李老师讲的关于讨论与争论也值得深思。
讨论是理性的、客观的,而争论往往会失去理性,最终导致争吵。在案例讨论会上争吵起来的同行我见过很多,结果和气大伤、不欢而散,甚至有人因为这样的争吵而形成创伤,扬言再也不会参加第二次,发誓与那位与自己争吵者老死不相往来了。
讨论与争论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借助于“讨”(探索)这一手段而达到“论”(评论、结论)的目的,而后者却常常只“争”不“论”或无“论”,时间和精力都集中于争个我高你低。每当遇到两位学员争论,我都会让他们各自罗列论据——必须是引经据典而非道听途说,此时,那些心理健康的争论者自然就会闭嘴,因为他能意识到争论不过是对自己跟人家讨论不够资格的防御。
我们在生活中,由讨论引发的争论数不胜数,为什么会引发争论呢?首先是有情绪产生。为什么会产生情绪呢?因为,认为对方不如自己,认为自己高对方低,觉得对方是错的,自己是正确的,因此就没有耐心听对方说而产生情绪。
讨论中如何避免情绪的产生呢?那就是尊重别人,放低自己。只有足够的尊重,才能平静自己的心情,也才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对方的观点中发现优点,取长补短。
尊重别人是个长期修炼的过程,需要先从爱自己、尊重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