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个人说自己有点悲伤;另一个人立马接上,不要悲伤,开心一点,走,出去转转。
看着是好心。
里面的问题在于,否认一个人的情绪。
不是要不要悲伤,而是已经悲伤了。
后面应该怎么办?就是先承认事实的存在,然后问问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如何解决问题?
这是不负责任的话:
一句话终结问题,不理解问题,不解决问题,却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很容易引发矛盾。
当问题出来时,寻求帮助的人,目的是什么?比如悲伤的人,目的是为了悲伤吗?
可能不是,也可能是。
低落的情绪,最基本的需求,是共鸣,是认同;而不是理性的答案;也可能真的寻求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是要背后的问题。
悲伤,抑郁,焦虑,都是表面现象,不是一个问题,所以不要悲伤,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看到一个人,总是跟别人吵架。
需要看到的,不是表面的矛盾,也是事实的真相,而是理解背后的情绪,内在压抑的东西,无法得到释放。
话题终结者,看着喜欢跟人说话,但是总令人生气。
一句话能把人,怼得慌。
哪怕明明是好心,依然无法掩盖,内在的缺失,里面是枯竭的;越是付出,越是努力反而越消耗自己。
怎么办才好呢?
无解。
但无解本身,就是一个答案。反过来想,假如做的事情有不好的反馈,那就不要做。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
道理很简单,做到也容易。
就是一个习惯的事,不会用筷子,每天都用,慢慢就会用;要养成的习惯,每天提醒自己,拿一张纸条,写上,放在显眼的地方。
无需卧薪尝胆,那样苛责自己。仅仅是提醒。
做得到可以,做不到也行。但是一直提醒,反复加深印象,慢慢就真的理解,可以吸收,成为一个人的习惯。
别急,要给自己时间。
不用讨好别人。
越来越发现,这句话有点神:当一个人不用讨好别人时,就可以坦然地做自己,压抑的东西,一下子就释放开来。
黄牛吃草,慢腾腾。
小时候放牛,看黄牛吃草,很有意思的,吃草,慢慢嚼,可以连着嚼一两个小时,动作不变形。
做人,不需要有这种心态。
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事情如流水,缓缓推进,但一点都不慢,也不耽搁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