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孩子情绪
1.情绪没有好坏之分,要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允许孩子释放他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叫他不许哭,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指责他这有什么好哭的,甚至威胁他再哭就不要你了,对孩子表现出反感和排斥。
2.情绪需要合理地发泄,强制抑制情绪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变得自卑怯懦,抑郁和悲观。
3.在孩子伤心或害怕的时候要理解他,告诉他你知道他因为什么事情很难过(或很害怕),安慰他哭吧没事的,给他一个真诚的拥抱,让孩子有安全感,让他知道有人懂他。
4.孩子愿意在你面前哭是对你的信任和依赖,不要让孩子觉得哭了就不值得被爱了。
5.不要听不得孩子哭,适当地哭一哭对孩子的身体发育、肺部功能都是有好处的。
6.在孩子哭得正激烈时不要急于开口,要让他的情绪有一个缓冲和释放,等他慢慢平静了再说。
7.当孩子在公众场合哭闹时不要为此而觉得很丢脸,也不要第一时间去拉扯他阻止他哭泣,应该平静地看着他哭完,等他宣泄完情绪后发现哭解决不了问题就没事了。如果强行把他拉开只会让他哭闹得更厉害。如果孩子的哭闹确实打扰到他人,可以向他人道歉,然后将孩子带去空旷一点的地方。
8.虽然我们要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失去自己的原则。如果我们因为孩子哭闹而去妥协去满足他无理的要求,孩子就会把哭闹当作武器,每一次都用哭闹来对付你,养成非常不好的脾气。我们要让他知道,他可以哭,但是哭达不到他想要的目的。
9.有时候孩子哭不一定需要你帮他解决什么问题,只需要有人安静地陪伴着他,陪他一起慢慢平静下来。父母不要过度插手,觉得一定要立马帮他把情绪稳定下来。
10.当我们不能够理解孩子情绪时也不应该随便否定他的情绪,应该告诉他,你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哭,可不可以告诉自己,并向他道歉。
二、控制自己情绪
1.首先要知道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导致更差的结果,比如当孩子哭的时候冲他大吼可能孩子就哭得更厉害了。其次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孩子天生就会模仿,一个易怒的父母容易教出一个脾气差的孩子。如果你每次生气的时候都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平静地指出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脾气也会收敛。
2.当孩子哭时如果因为不耐烦而冲他发脾气,只会给他带去更大的伤害,在他伤心的时候你应该保持平静然后温和地去安慰他,或者静静地陪他哭完。
3.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自然会有情绪,但不要做情绪的奴隶,口不择言只会激化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4.当我们情绪失控发了一顿脾气之后需要给孩子道歉,让孩子明白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并告诉他自己发脾气的原因让孩子能够谅解。
5.当我们想发脾气的时候,告诉自己冷静下来,并用正常的语气告诉孩子你现在的情绪并表达你希望他能够怎么做,比如:我现在非常生气,因为你破坏了之前定的规则,我希望你能遵守之前的约定;我感觉非常伤心,因为你说话的方式太不尊重我了,我希望你能尊重你的妈妈。
或者你可以先叙述事情的客观情况+自己的感受+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比如:宝宝,现在已经很晚了,妈妈已经按照你的要求给你讲了三个绘本又听了故事,可你还是不想睡觉(客观叙述事实)。妈妈现在感觉到很累,很想睡觉,也有一点烦心和生气了(表达感受)。如果你今天睡得太晚,明天早上就可能会起不来,妈妈还需要花更多时间叫你起床,帮你做早餐(可能的影响)。你现在可不可以去睡觉呢?
并且注意叙述事实要客观,表达情绪不攻击,说明影响别夸张。总之再生气也要保持淡定。
三、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1.小孩子一般不懂得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需要你去引导他,告诉他如何正确地表达。
2.孩子不顺心就扔东西或者发脾气,这是他不会表达自己情绪的表现,我们要让他学会把情绪说出来,是不是生气了,因为什么,然后应该怎么去正确地宣泄这样的情绪,避免出现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破坏物体的行为。
比如可以让他把情绪用作画的方式画出来,画完后对他说让我们把这些“生气”撕掉吧!或者放几个软垫子让他踩,准备压力球让他捏。
3.只有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4.要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并耐心地帮助他一起解决问题,不要因孩子恶劣的情绪大发脾气,这样只会使他的脾气变得更糟糕。
5.孩子经常会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来获取父母的关注,如果他每次大叫都能获得关注,就会一直用这种方式,这时候我们需要告诉他如何正确地表达他的需要,用大叫的方式是没有用的。但是如果孩子好好地请求我们去陪伴他却被父母忽视,导致他只能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来吸引关注,这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所以即便我们暂时没有时间陪伴他也应该及时作出回应,告诉他为什么现在不能陪他,什么时候才会有时间。
也可以和孩子做一个约定,告诉他以后如果自己暂时没时间理他而他又恰好有什么话要说时可以让他先握住自己的手,然后自己会同样握住他的手,让他知道等自己忙完之后自然会回应他。
6.当孩子的情绪波动得厉害时,不要去严厉制止,不然只会适得其反,最好安静地陪在一旁等他发泄完后再同他说话,告诉他你知道他因为什么而不高兴了,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做,下次可不可以不要再发脾气了。比如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刚刚很生气,因为你想出去玩,但是现在已经很晚了,我们明天再一起去吧!下次你生气的时候可以告诉我,不要再哭得这样厉害了好吗?”
7.在孩子难过伤心害怕生气的时候,可以把他当下的情绪说出来,帮助他表达,并让他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明白自己内心的需要。比如教他说,我现在很难过,我需要一个拥抱。
四、让孩子学会独立
1.孩子在专心玩耍或者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给他一点自己的空间让他和自己相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过分依赖孩子,打断孩子的行为,破坏他的注意力,只需在他需要你的时候出现。
2.如果孩子太粘人,要教孩子学会独处,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自己独立完成,并在完成后给予一定的鼓励。
3.刚买来的玩具先不要急于向孩子讲解,可以先让他自己探索,有时候只需安静地在一旁观察他就好,让他不要过分依赖自己,学会放手。
4.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不要插手,即使他笨手笨脚做得不好也不要替他完成,孩子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
5.如果孩子一直被喂饭,就会失去吃饭的兴趣,如果父母一直陪孩子做作业,孩子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父母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独立完成的快乐,变得更有自信。
6.如果凡事都替孩子做决定,将来会让孩子失去自己的主见。不要企图去控制孩子的人生,他自己的人生需要握在自己手里。
7.在带孩子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知情权,比如妈妈现在要给你换尿布了,妈妈现在要给你穿衣服了,妈妈现在要给你洗澡了,妈妈现在要带你出门了,而不是不等孩子反应过来就给他换好尿布穿上衣服抱上就走,让孩子一脸懵逼不知所措,完全是被动的状态,失去了主动的权力。
五、允许孩子犯错
1.孩子可以在犯错中成长,犯错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2.孩子犯错时家长应该就事论事地指出孩子的问题,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或者用不好的言语给他定性,甚至人生攻击。我们要告诉他每个人都会犯错改正了就好,并在改正后给予表扬,不然孩子会认为“我就是坏孩子,就是什么都不好,就是不被任何人喜欢”,从而感到自卑。
孩子最初的自我认知形成是从父母开始的,如果父母经常说孩子不乖,你就是坏孩子,孩子就会认为既然我不是好孩子,那么我也不需要听话。
3.犯错的教育意义是在孩子搞破坏后告诉他要承担后果,而不是自己替他收拾残局,比如把水弄了一地后要让他自己擦干净。
4.孩子犯错后不要一味地指责,如果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应该原谅他,安慰他没关系,下次做好就好了。
5.当孩子被批评指责时可能会怀疑你对他的感情,这时候需要强调你还是爱他的,不会因为他犯错而不喜欢他。
6.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并不是有意识的。有时候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自己捣蛋父母必定会来干预,所以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是否给予了他足够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并非天生就该知道不该干什么,在孩子犯错时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不要没来由的大声喝止。
7.孩子打人可能是他还不能用语言很好地表达自己,他并不知道打人意味着什么,可能他只是想获得对方的关注,父母需要教孩子如何表现友好,比如在家教他亲亲娃娃抱抱娃娃,温柔地抚摸娃娃,不可以打娃娃。当孩子有打人行为的时候需要明确表达这是不对的,不要嬉笑而过,不然他只会以为打人能让自己获得父母的关注,会更喜欢打人。
8.如果孩子打人时用打孩子的行为来教育他,只会让他以为打人的行为是对的,因为父母也在打人。
9.孩子在刚会走的时候喜欢触碰任何他能触碰到的东西,对任何东西都很好奇,这是他成长的必然阶段,他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我们只要在孩子喜欢摸爬打滚的时期,提前告诉他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不可以触碰的,然后给他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自行去探索,不要一直跟在屁股后面说这不能碰那不能碰。
五、正面管教
1.不要只是一味地对孩子说“不”,不停地否定孩子的行为,要耐心地去解释原因,多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将来孩子说“凭什么”的次数就会变少。
2.当你想对孩子说不要干嘛的时候,思考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并帮他表达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当下的情绪,然后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应该怎么做或者还可以去做些什么,不要一开始就单纯地制止,可能他只是不知道正确地去表达而已,并非刻意要搞破坏。比如他想帮妈妈晒衣服却把洗好的衣服扔了一地。
3.在孩子2-3岁时,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物权意识在加强,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渴望能够自己做决定,不希望凡事被大人控制和安排,经常不接受大人的决定,把“不”挂在嘴边。这时候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多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些什么,少说“不”,给孩子多一点选择的机会可以让他自己做决定,不要事无巨细地包办他所有的事情,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
比如与其说,“不要站在浴缸里”,不如说“我们坐在浴缸里洗澡,因为地面太滑了”。与其说“不要看电视”,不如说“妈妈知道你想要看电视但是今天看电视的时间已经用完了你可以明天再看,现在你可以关掉电视和妈妈一起画画吗?”
与其说“我们吃早饭好吗?”不如说“你早餐想吃馒头还是鸡蛋饼?”与其说“我们穿衣服吧!”不如说“你今天要穿熊猫图案的衣服还是变形金刚衣服?”
不要强迫孩子学会分享,他还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也不要随便把孩子的东西送给别人,要征求他的意见。在孩子和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可以教他轮流的概念,让他知道自己并不是没有机会。
4.同时2-3岁这个时期也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喜欢强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父母可以趁这个机会给孩子建立规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如果孩子一直说不要,可以引导他说要,比如:-今天要不要吃甜甜圈?-要!-你要不要和妈妈一起玩?-要!-你要不要去洗澡?他可能原先想说不要就会说要了。或者用好习惯的绘本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6.当孩子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不要第一时间指责自己的孩子,先弄清事情的原委,不要让孩子觉得连自己最亲的人都不愿意相信自己。
7.当孩子还不大会说话,在犯错时听不进道理时可以在他犯错后选择忽视他,让他意识到自己确实错了。在他情绪奔溃时可以适当转移他的注意力,在他还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尽量去强化他好的行为不要去强调他错的行为,不然他的关注点就会在错的行为上,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在孩子哭闹时可以向他寻求帮助,比如:孩子在超市哭闹时可以对他说“妈妈现在在买菜,可是我拿不动这个胡萝卜,你可以帮帮妈妈吗?”他乖乖配合完自己后鼓励他,“哇,**真棒,已经是个大孩子了,都可以帮助妈妈了。”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教育他的时候说话要短小直接易于理解。比如遇到小孩抢东西,可以抱住他说“你想要**,不抢不抢,这是**的”。
8.在孩子不愿意干某件事情的时候可以把这件事情当作游戏来完成。或者先自己把这件事做起来让他来模仿。
9.不要把他人的优势跟自己孩子的劣势相比较,多赞扬孩子的优点少夸别人,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喜欢别人家的小孩不喜欢自己。
六、正确鼓励孩子
1.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时是需要鼓励的,在他做得不错的时候要给予积极的回应,不要只会一味地抓住他不好的行为。
2.不要总夸孩子“聪明”“漂亮”这些先天的因素而忽视后天的努力,不要只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强调过程,让孩子知道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更值得被肯定,否则孩子就会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表现出排斥和恐惧,只愿意做自己轻易能达到的事情,害怕做得不够好会受到批评。我们要学会鼓励孩子多去尝试那些不会做的事情,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了也不要紧,只要努力了都值得被夸赞。
3.夸赞孩子可以这样说:
(1)我看见:妈妈看见你刚到家就先拿出书来写作业了。
(2)我谢谢:谢谢你在妈妈工作的时候很配合地自己玩。
(3)我相信:妈妈看到你每天都在数学上花很多时间,我相信你这次一定能取得不小的进步。
(4)你终于做到:你终于做到了**真棒真好真厉害,你的努力没有白费!同时给予鼓励与拥抱(亲亲)
七、如何向孩子提出要求
向孩子提出要求时可以用“我注意到”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比如:我注意到你的玩具还在地上,它们应该在哪里?我注意到你还没有洗手,我们就要开饭了哦!
或者明确表达需要孩子去做什么,比如:我知道你现在想看电视,但是今天看电视的时间已经用完了,你现在需要去吃饭了。不要给孩子提供选择,比如“我们现在去吃饭好不好?”那孩子就觉得我有说“不好”的权力。
八、打孩子有用吗?
1.打孩子并不会让孩子懂道理,即便打完听话了也不过是因为打不过你所以暂时认怂。一味地只知道打孩子很可能让孩子误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认为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就是政治正确的,这样他在与别人产生冲突时也会习惯用暴力去解决,去欺负比他更弱小的人。倘若不加以指正将来说不定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就算打完孩子孩子的行为改善了,那也不过是害怕挨打为了讨好你而不得不去妥协,在强者面前只能忍气吞声,但他在内心里依然不会认同你,不会理解为什么做错了,将来可能发展成为讨好型人格,变得没有自我,内心压抑。
3.通过打孩子来教育孩子,会让孩子对父母有仇视心理,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爱他或是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同父母大打出手,等你老了打不动了说不定他就反过来对付你了。
4.打孩子是最简单粗暴不需要动脑子的行为,但是给孩子带去的伤害却是很大的。
5.真正的惩罚应该是让孩子承担犯错后的直接后果,比如不好好吃饭就饿肚子,而不是打一顿后饿了仍旧给他吃,让孩子以为即便做错事了也不用自己来承担责任。比如把东西倒翻了就该自己收拾干净,而不是骂他一顿后自己收拾好了;不肯穿衣服就活该冻着,生病难受了自然会记住教训,而打骂并不能让他真正明白道理。
6.如果真的在自己情绪失控的情况下一时情急打了孩子,事后也要跟孩子道歉,并告诉孩子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不可以学。
九、孩子受到欺负了怎么办
当孩子受到欺负时不要教孩子以暴制暴,不然他就意识不到暴力是不对的。在他受到委屈时可以安慰他,帮他表达情绪“是不是不开心啦,应该告诉妈妈你不开心了(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我的帮助是吗?”然后走到对方孩子跟前,平静且坚定地对他说话,如果是对方抢了孩子的玩具,就告诉他,自己的孩子正在玩,让他把玩具还回来,如果自己过于愤怒,用比较暴躁的语气指责他,对方的小孩反而会更加叛逆。
十、如何指导孩子作业
教孩子题目时不要急于告诉答案,先听听他的解题思路了解他是卡在哪一步了。可以自己故意做错几道题让孩子找出错误的地方。
附参考资料:
儿童教育知识点汇总(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