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于第五次东巡途中。秦始皇注定是一名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他的死如他的身世一样,同样引起了后人的争议。
一
不少学者认为秦始皇是死于疾病,属于正常死亡,这点《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死因已明,无可置疑。更有学者认为,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他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病发身亡。至于他死于何病,有人认为他死于癫痫。郭沫若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推测秦始皇幼时患有软骨症,时常患着支气管炎,所以他长大后胸部和鸷鸟一样,声音似豺狼,后来由于政务繁重,引发脑膜炎和癫痫等病症。后来秦始皇渡黄河,癫痫病发作,后脑壳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人处于昏迷状态;当车赶到沙丘后第二天,赵高、李斯发觉秦始皇已死去多时。
实际上,郭沫若的研究一点也不严谨,秦始皇是病重过,但并不是那样死的。相反,秦始皇死于非命,是被人谋杀的,这个人就是以指鹿为马著称于史上的赵高。
人一辈子谁没有病重过呢,一病重并不意味着死亡,秦始皇也是如此。而这位皇帝的身体并不像后世学者认为的那样羸弱,而且查遍史籍,也没有找出他患有宿疾的记录,实际上始皇帝的身体一向强壮。大家想必还记得荆轲刺秦王的事件吧,那是公元前227年的事情,当荆轲带着匕首、地图来到秦王大殿行刺他时,始皇帝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危险,依然能够挣脱衣袖绕着柱子逃跑,任凭荆轲死命追赶也没追上,而且后来还抽出佩剑把荆轲砍倒。第五次出巡时,秦始皇不过50岁,这个年纪并不算老,即便他在平原津得了病,也没有休息,又走了一百四十多里到了沙丘,在沙丘平台养病时还口授诏书给大儿子扶苏,这些都表明他的思维很正常,不像患有致命急病的样子。一般人忽略了沙丘这个地方的恐怖之处,沙丘的宫殿原本是殷纣王豢养禽兽之处,战国时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就曾被困在这里,由于无法出去找寻食物,最后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可见这是一个与外界隔绝四面荒凉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秦始皇被谋杀了,局外人很难找到蛛丝马迹。
二
还有一个反常的地方值得注意。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的随从人员主要有赵高、李斯、胡亥等人,上卿蒙毅也在随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扶苏的亲信,可是当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时,蒙毅被遣返回边关。从这突然的人事变动来看,这无疑是赵高等人早已策划好的阴谋。因为蒙恬领兵30万随公子扶苏驻防上郡,从秦始皇的身边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苏的耳目;加之赵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赦免,赵高才恢复官爵,赵高从此对蒙毅恨之入骨,发誓要灭掉蒙氏一族。赵高在秦始皇病重时遣走蒙毅,也为自己后来计谋的实施清掉了一块绊脚石。这样,蒙氏弟兄非但不会在第一时间得知秦始皇的死讯,更不会知道始皇帝是被谋杀死的,也就为赵高把胡亥推上皇帝宝座留下了充足的运作时间。
那么,赵高为什么不让扶苏继位,而非要力推胡亥呢?这就要从其险恶用心说起了。赵高早就考虑秦始皇身后谁能继承皇位的问题了。他对秦始皇的二十几个儿子的德行、才能、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情况,都有细致深刻的了解。按常理来说,长子扶苏宽仁忠厚、德才兼备,在朝臣中最有威信,继承人非他莫属。但是,因为他屡次劝谏父亲要宽仁待民,反对以严刑酷法来治理国家,所以常常激怒秦始皇。特别是他坚持反对焚书坑儒,更加惹恼了刚愎自用的父亲。秦始皇一怒之下,便把扶苏打发到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去当大将蒙恬的监军。
在其他诸子中,赵高发现秦始皇最宠爱的是年仅十几岁的小儿子胡亥。于是,他想方设法笼络并讨好这位娇纵无知、缺乏主见的纨绔子弟。他事事迎合胡亥的心理,满足胡亥的需要。凭着他那见风使舵、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的本领,很快就得到胡亥的宠信。秦始皇见了,也很高兴,后来干脆让赵高作胡亥的老师,教他书法、文字及狱律令法的知识。
得到秦始皇父子的欢心后,赵高的行为更为大胆,有时竟招权纳贿,舞文弄法。有一次,事被发觉,秦始皇把他交付蒙恬的弟弟蒙毅审理。蒙毅不敢徇私,按律判赵高死罪。行刑之前,秦始皇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念赵高明断有识,办事练达,格外加怜,特下赦书,不仅免其一死,还恢复了他的官职。这件事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它既使赵高和蒙恬兄弟从此结下了仇怨,又使赵高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旦秦始皇驾崩,扶苏继承了皇位,蒙氏兄弟势必受到重用,到那时自己的结局将是非常可怕的。这就迫使赵高更加明确地倒向胡亥,而且野心勃勃地想让胡亥取代扶苏继承帝位。
正好秦始皇在出巡途中得了病,而且病得还比较重,连秦始皇都着了急,忙着安排后事了。这对赵高来说是天赐良机,只有在秦始皇死后,他才能假传遗诏,一步一步实施他的计谋。运用权术,步步近逼。他的策略是,先利用胡亥消灭异己;最终孤立胡亥达到窃取高位的终极目标。赵高奉命写遗书,给受命监军河套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与丧命咸阳而葬。”很明显,秦始皇是想让扶苏继位,这正是赵高最怕的结果。这次出巡,赵高掌管着印信、墨书,以及传达皇帝命令的“玺”和调兵的凭证“符”。大权在握的赵高阳奉阴违,没有将这封诏书发出去,他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决定放手一搏,乘机夺权,开始实施自己筹划已久的阴谋。这样一来,就必须让秦始皇死掉,否则,一旦他病情好转,得知诏书未发,赵高必死无疑。于是秦始皇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了。
这也印证了赵高的弑君名言,他曾对胡亥说:“臣闻汤武杀其主,在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往,孔子著之,不为不孝。”
三
秦始皇死后,赵高便使出了浑身解数,摇唇鼓舌,往来于李斯、胡亥之间,利用胡亥与扶苏,李斯与蒙恬面临的权力分配的矛盾,打着自己的算盘,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让他们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为了继续欺骗臣民,车队不敢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回咸阳。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买了许多鱼装在车上,迷惑大家。到了咸阳后,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赵高任郎中令,李斯依旧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权实际上落到了赵高手中。赵高阴谋得逞以后,开始对身边的人下毒手。他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发觉赵高阴谋后,就上书告发赵高。秦二世胡亥不仅偏袒赵高,并且将李斯治罪,最后将李斯腰斩于咸阳。赵高升任丞相,由于他可以出入宫禁,特称“中丞相”。
但是,这时赵高的欲壑,岂是中丞相这个位子可以填补的。他有着更大的野心,最终目的是要做皇帝,只可惜机关算尽的赵高早已惹得天怒人怨,不但没有当上皇帝,反而被毫不起眼的秦王子婴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