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 星期一 阴 青岛港
等待了一整天,1号船始终没有见着身影,似乎刻意躲避安全检查一样,原本定好的归期就这样被推迟延后了。不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在这条船上,除了伙食不怎么好外,也没有其他的坏处。倒是大华号回来了,在3号码头停着,与鑫源号相伴相随了好几天之后,它最终是回来了,而且可以说是被我拉回来的,四根缆绳中有两根是我拉着系上的。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才发现小小的靠岸当中包含了太多的学问,反复的拉缆、松缆、固缆、放缆,还要与船的动力配合好,直至船体的位置调整好。而所谓的拉回来,其实就是帮忙将船上的粗缆绳与岸上T字形的铁桩一套,固定起来。而整套动作中,扔缆是门绝对的技 术活。扔出去的是细缆,一头结成一个拳头大的球,一头与粗缆绳相连接,既保证了实用,还便于用力,颇有能工妙斧之风。真正用的时候,先将细绳一圈一圈的绕整齐,作用和拍电影绕电线一样,估摸着能够到岸上的长度,然后掂量着顺手,拿起系小球的一端,抡着圈,慢慢甩起来,等速度够了,楸准时机,顺势一放手,呼的便见这绳拖着尾巴,画着弧线飞向岸边。我的动作就不过是把细绳拉住,一节一节的往岸上拉,拉完细绳是粗绳,然后固定在黑色的沉默的铁桩上,一边拉船一边往码头靠,从远处看来,还真是成了我这小小身躯在与庞然大物博弈,而且还稍占上风呢。
下午开始干活,叮叮咚咚的鼓声变成了刺啦刺啦的破弦音,用铁头刷子刷铁铸的地板,本来是防滑设计,地板上特意横的竖的条纹排列俨然,却也是为藏污纳垢打开便利之门。我们就用着成束的铁丝,刺啦刺啦的将地板的最外层给磨掉,使之露出新的金属表面来,顿时焕然一新,泽色印人。
与往常不同,今天的收获不是看到了什么,而是在于听到了什么。船上的老船员闲侃,说着说着话题就到了2号船上来,这青岛第一快的名声果然不虚,据说一次搜救任务中,和旅游的快艇给遇上了,虽然都是一个港湾的队友,使命不一而已。但是既然已经狭路相逢了,趁着年轻,血气方刚的,必然是要争个高低上下来。比一比,好啊,比一比,大家表面上不说,却是暗暗的挂了档,较了真。二十多节的速度一起来,直接把小艇甩在了身后,好不得意。当然,这2号船毕竟还是医疗船,不可能有绝世的速度,曾经在部队某艇上翻了跟头,落了下风,不过伤心事,就旧话莫提了。
直到今天,我才注意到码头食堂门口树立的一块宣传牌,上面就只有两条船,一条是贡献最多,出海最勤的1号船,另一条就是2号船了,速度快,技术新。没想到阴差阳错,偌大一个青岛北港码头,两条明星船我们都是情深缘浅,还真是比较幸运的,果然不虚此行。
心中蓦然涌上一抹狡黠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