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居民楼卧室,没开灯,门半关着,一个4岁的小女孩大哭着要她爸爸抱,而爸爸却把女孩往外推。
小女孩大哭着喊,爸爸你陪我,我一个人害怕。
我可以陪着你,但是你要站好面壁,想一想刚才做了什么,好好面就5分钟,不配合就10分钟,爸爸冷冷的威胁道。
女孩没有停止哭闹,爸爸,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了。
爸爸的心软了下来,心中暗忖,这半个月被外婆带回老家发生了什么,女儿都学会求饶了,边想边将女孩抱回了餐凳上。
两分钟前,小女孩晚饭吃到一半去洗手,洗完拿着她心爱的独角兽擦手巾边擦边走回来,坐定,口里塞进一口饭,拿起独角兽在各个菜上方巡游,口中念念有词,爸爸赶紧制止:宝宝,专心吃饭,独角兽不干净,会把菜弄脏的。女孩没有理会,反而还越玩越兴奋,外婆这会也着急了,上手想去夺独角兽,女孩一时更加兴奋,在大人的劝阻中直接将独角兽塞进了一盘麻婆豆腐里。
我一定要让她知道这是错的,是不被允许的。爸爸想着,怒从心头起,然后一把抱起女孩,冷冰冰地说,去面壁,这才有了开头女孩面壁的一幕。
重新回到餐凳的女孩,很快就恢复了开开心心的天性,而爸爸我却陷入了沉思。
我为什么会有情绪
我希望孩子可以专心吃饭,自己吃饭,结果孩子不仅不听,反而变本加厉,在餐桌上捣乱,想想看,换做是你,是不是也觉得应该生气。但是,别急,你有没有发现,对于一个刚满4岁,大部分时间由老人抚养的孩子来说,所谓专心吃饭、自己吃饭,其实只是我对她的期待,是我在推己及人,没有把小孩当成小孩。
表面上看,我是因为孩子不听我的而愤怒,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对于自己无能的愤怒,我怎么就不能让她听我的呢,我怎么就不能养育出一个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有主动性的孩子呢?
想到这里不免让人陷入悲伤,我因为一盘豆腐,因为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攻击了孩子,但苛责自己并没有用,我需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
学习更新观念。育儿是一个系统工程,并没有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所谓的育儿真经,比如4岁的小孩就应该自己吃饭或者如何如何,值得用攻击孩子的方式去完成它。因为一旦攻击孩子,就破坏了与孩子最宝贵的情感连接,即便短暂地达到目标,也是得不偿失的。所以,下一次情绪来的时候,给自己设一个暂停装置,想一想,这件事是不是已经到了我的底线,是否真的值得我用情绪来处理?
学习优化行动。教育孩子,让孩子与我们合作永远都有办法,我们可以后退,可以迂回,可以用共情来达到我们的目的。第一,可以尝试理解感受。我知道你现在和想和独角兽玩,它那么可爱......但是......。比起单纯的指责或者说教,先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配合你的概率更高。第二,不妨尝试以游戏的方式引导,顺在孩子的思路,通过幻想的方式引导孩子与我们合作:独角兽这会估计也饿了,你让它躺在你的凳子上吃饭吧。第三,还可以考虑给出选择,前提是给的是真选择,比如你是现在下来和独角兽玩两分钟还是吃完饭和独角兽玩十分钟,而不是你要么吃饭,要么和独角兽玩今天就别吃了,后面的不是给选择,而是威胁。
总结一下,犯错并不可怕,难的是从错误中学习,爱和教育没有底线,只有方法,愤怒是亲子沟通的雷区,希望今后自己可以谨记永远都有退路,多想办法,没有任何事值得以攻击孩子的方式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