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接触了一本书,自己一直称之为神书,一直都不舍的分享的那种(很薄,但是现在还没看完)。好吧,拿出来分享一下,就是《自卑与超越》。
(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通过合作能建起摩天大楼)
这本书是个体心理学家 阿德勒 写的,个体心理学 ,自己没有深入了解过,只是知道这个心理学流派认为 人对自己的生活是有主动的选择权的。 弗洛伊德心理学流派认为,人的行为习惯在童年养成很难改变。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认为,人是群体性的,离开了社会群体,单独的个体是很难生存的。因此,社交需求,是写在人的基因中的。
这本书中,认为人都追求幸福,可是幸福是什么呢?
第一,你得有基本的生存的物质资料吧(生存需求)。
第二,你能和他人正常的交往吧(满足社交需求)。
这两条看起来都很简单的,可是要在一个群体性社会中做好这两条,最重要的是能通过合作给整个社群创造价值。
合作难道不简单吗?
这就引出了很多,问题儿童的成因。人都渴优越感,望被看见,被关注,渴望伸展自己。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因此获取关注的方式不同,因此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生活风格(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生活风格的人,有的人宅,有的人喜欢到处旅游,有的人早起,有的人晚睡)。
生活风格不同,做事风格就不同,因此有的人善于合作,有的人不善于合作。善于合作的人,往往就比较幸福。这是本书的主要观点。
而想要一个人变的善于合作,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要从他的生活风格入手,看他想通过他的生活风格满足他的被看见的心理需求。
比如,一个小朋友发现大闹的时候,这个时候全班同学和老师关注到他。当他被忽视的时候他就可能再次大闹,其实他只是想获得关注,而是不是为了一点小事打闹一场。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他,让他为班级做些事,比如让他当卫生值日的组长,让他意识到自己通过合作也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他卫生打扫的干净,就能受到老师表扬,可以获得优越感。这样,他就能慢慢改变大闹的习惯,通过积极组织同学打扫卫生获得优越感,这种方式他既获得了优越感,有为班级创造了价值。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我们可以通过用不同的行为获得优越感,既然我们能选择自己的行为,那为什么不试一下,通过为社群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合作的方式获取优越感呢。
以上是自己读到的部分的主要内容。本书,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和人类整个社群的角度,分析了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既生活风格的养成,感觉还是很有道理的。对于书的论述,自己也是比较赞同。读了一点,感觉想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