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祖宗留下的名言警句都是现实沉淀的精华。最近的亲身经历,让我更深刻的体悟到这句话的意义。
今年4月我新上一家公司,业务涉及面挺大,如果做好了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我也是看中这一点,就加入了公司。都说第六感准确,再次验证确实是很准。在跟公司领导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位领导的逻辑思维很跳跃,然而并没有细节。进入公司之后,在工作的磨合期,我跟领导沟通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他很没有耐心,很容易情绪化。刚开始,我就听着,可能是自己在工作中没有梳理好。但他总是带着情绪沟通,慢慢地,我的声音也变得大了,也会有些情绪化,耐心不足。工作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不止跟我,已经工作很长时间的同事,也经常和他争论,言语激烈。
人的思维如果在哪一个地方形成认知,就会引导行为。我的认知里有一种声音,就是这个领导的沟通能力很差,情绪不稳定,对他做事情的方法感到不认同,也不信服。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的工作中,我们的争论也越来越多,慢慢演化就是没说两句大家就开始要吵架了。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变得容易情绪化,这种影响甚至带到了家庭。老公说一句不顺心意的话,就会不舒服,变得敏感。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学会了和领导吵架,不仅是我这样,所有的同事,每天都会因为工作问题跟领导发生争论。只要领导在,大家的工作氛围就会很紧张,一个个眉头紧锁,情绪不佳。
有一段时间,这位领导的女儿放暑假,来市内这边玩,暂住在公司里。公司有卧室,她每天生活在公司里,经常与我们一起出去吃午饭。她在公司的这段时间,我观察到他跟自己的女儿说话也是那样的态度,总是看姑娘不顺眼,要求她做的事情总得不到他的认可。17岁的小姑娘,端庄文静,很有礼貌,也很有眼力见,她的教养也很好。然而,只要跟他爸爸交流,2句话不到声音就非常大,两个人就开始争吵。我知道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我们,而是领导的潜意识里就没有好好说话的概念。他姑娘对我们说,她在外面,跟谁说话都是温温柔柔的,只要回到家,和父母一说话,就会变成那样的状态。我在想,我们30多岁、40多岁、50多岁的人跟他都没办法达到好好说话的状态,何况一个小姑娘哪懂什么控制情绪。我们只在工作时间与领导交流,她是一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能够不叛逆,不长歪就很庆幸了,庆幸她有一个温柔的妈妈。如果长时间与这样情绪化的爸爸生活在一起,很难养成良好的性格。
生活环境决定了我们的成长样态。好的土壤,能够种出成熟饱满的庄稼;贫瘠的土壤,怎能结出丰盈的果实呢?在遇到这样的人,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受他人的影响,找到一套能够与他和平相处的方法,保持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