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书、上了那么多课,还是带不好孩子?
跟妈妈们交流得越多,越感到当妈的焦虑: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的孩子的性格越来越让人担心,有的暴躁、有的懦弱、有的自私,怎么办?
有孩子性格虽好,可不爱学习啊,要么写作业磨蹭、要么一错一大片,气得妈妈心脏都不好了,怎么办?
即便孩子性格宜人、学习成绩出众,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了,可是父母还是会焦虑:守着这棵好苗苗,该怎样最大的发挥孩子的天赋,让他们更优秀呢?
于是,爱学习的妈妈越来越多,她们有的自己看书,有的上微课、有的只要有时候就到处参加各种亲子工作坊、各种沙龙……
她们知道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什么是温和而坚定,也知道孩子需要共情、需要情感引导,知道父母的教养风格分几类,知道依恋关系有几种,也知道很多的学习方法……
然而,即便是这样爱学习的妈妈,也常常在亲子沟通中遇到困难,孩子也常常不尽人意。
是她们看的书不够多、不够好?还是她们上的课不够“精品”?
二、天才为什么自甘堕落?
《心灵捕手》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逆袭成为天才数学家的故事。
威尔不仅有罕见的数学天赋,他还几乎可以说是个全科通,只是受制于来自原生家庭的严重创伤,他甘于平庸,他的天赋仅仅用于炫耀、打抱不平和自我保护:在酒吧里,他用历史知识三分钟摆平哈佛大学的“笨蛋”;在法庭上,他对法律的了解总是能帮他为自己的冲动伤害行为成功辩护。
数学教授蓝波发现了威尔在数学方面的惊人天赋的时候,威尔已经被学校开除。当蓝波找到威尔的时候,威尔已经因为打架斗殴和袭警被关进监狱,出于惜才的心,蓝波申请作为威尔的监护人并保释他,保释的条件有两个:一、威尔要配合蓝波解数学难题;二、威尔要看心理医生。
作为天才的病人,威尔接连赶跑了五位心理医生。
最终,蓝波找来他的大学同学、现在的心理学教授尚恩。不出所料,威尔仍然不情愿打开心扉,所以他故伎重演,试图以自以为是的言语攻击把尚恩逼退,尚恩被彻底激怒了,他冲上去掐住威尔的脖子并威胁说要杀了他。
然而,经过一晚上的深思之后,尚恩说出了全片中最为经典的一段对话: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麽。
因为你没有离开过波士顿,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政治抱负,他和教皇……性倾向、所有作品,对吗?但你不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你从没站在那儿观赏美丽的天花板。 我看过!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八成会说出个人偏好的谬论,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说不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种幸福的滋味。
你是个很倔的孩子。问战争,你会说莎士比亚的话“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没接近过战争,从没把好友的头抱在膝盖上,看着他吐出最后一口气。
问爱情,你会引述十四行诗,但你没有看到过女人的脆弱,她能以双眼击倒你,感觉上帝让天使为你下凡,她能从地狱将你拯救出来;你不了解成为她的天使的滋味,拥有对她的爱直到永远,经历这一切,经历癌症,你无法体会在医院睡整整两个月,握着她的手,因为医生看到你的眼神就明白,会客时间的规定对你无效。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这唯有爱别人胜于自己时才能体会。我怀疑你敢那样爱人!
看着你,我没看到聪明自信,我看到被吓傻的狂妄孩子。但你是天才,没人能否认,没人能了解你的深度,但你看我的画就认定了解我,你把我的人生撕裂了。
你是孤儿,对吧?
你想让我了解你的日子有多苦、你的感受、你是谁,只是因为我看过《雾都孤儿》吗?不要以为我了解你,因为我不能靠任何书籍认识你,除非你想谈自己,否则我也没法知道你是谁。但你不想那么做,对吗?你怕你会被说出来的话吓到。
尚恩的这番话令威尔感到震撼,他让威尔明白了:即便你拥有多到别人无法企及的知识,如果你不去听、去看、去体验真实的人生,那么那些知识最多不过是借以防御别人亲近你的高墙,关闭的心门里永远也照不进阳光。
三、知识不能帮我们成就孩子,但真实的体验可以!
爱孩子是妈妈的天性,期待孩子优秀也是人的本能,但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掌握一些技巧,现在育儿书籍、亲子课程越来越多,确实能帮我们更容易了解孩子。
大多数的人,或者说大多数的孩子,都不是威尔那样的天才,也没有经历过像他那么多的伤害。现实的人生更平淡也更琐碎,实际的情况更复杂,因为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特的:同样是顶嘴,不同的孩子就有不同的原因,同一个孩子今天和昨天的原因也不一定一样。
所以,改善亲子关系的秘笈,不在于我们看了多少本书、掌握了多少个心理学名词,也不应该把孩子的行为和某些理论完全地对号入座。
育儿知识不应该是对付孩子的利器,而是应该作为当妈必备的“指南”。
我们能作的,就是不断地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多听、多看、多体验,借由这些“指南”指引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创造更多和孩子的共同体验,然后带着好奇心,陪伴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