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木钉
近日频频爆出的虐童事件,不由得让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件事:不是所有的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怎样去爱。
养育是一场修行,育儿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与孩子的互动中完成的。每件小事可能会带来伤害,也可以是教育的契机。
养育不是一场单纯的给予,亦是一场索取,我们应以孩子为师,觉察自己,反思自己,不断修正自己,给孩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妈妈。
1.
近日新闻,长沙一六岁小女孩遭遇母亲虐待,满脸伤痕,头发被扯掉一半。图片中小女孩脸上的抓痕触目惊心,绑着的马尾稀稀拉拉,左边露出大半头皮,父亲称女孩自幼跟着奶奶长大,因婆媳关系不好,妻子经常打女儿。
脸上的指甲印,头上的秃顶,乌紫的手指……这些伤痕出现在一个6岁小女孩的身上,引起了小区里很多业主的注意。
按照业主们的说法,小女孩的伤,是她的母亲虐打留下的,有业主曾找到女孩家里,面斥女孩的母亲,据业主彭女士称,在大家的逼问下,谢玲业终于承认“不听话,气不过用指甲掐的”。然而,第二天,女孩身上又添了新伤。
近日屡屡有虐童事件曝出,比这恶劣的有,比这过分的也有,可是这件虐待事件,却让人深深地心疼,一个孩子被自己的亲生母亲虐待,这将是多么严重的心理创伤。
日本著名的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曾经在书中写道: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
2.
很显然,这位施虐的母亲已经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新闻中提到她长期在家带孩子,经济并不宽裕,又因为跟婆婆关系不好,而这个女孩被奶奶带大,跟奶奶更亲密一些。
迫于多重压力,她将自己的不满和愤恨都发泄到了年幼的女儿身上,并且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面对邻里的质问谴责,她依然会继续施虐,女孩第二天还会带着新伤出现。
我们总是相信,每个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可是现在太多的事件都在说着这样一个惨痛的真相: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今年1月14日上午,都市频道接到热线观众反映,在巩义市鲁庄镇鲁庄村有一名孩子的母亲将其亲生女儿虐打致死,原因是这个孩子作为双胞胎的其中一个,自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后来妈妈担心跟奶奶太亲近而跟自己疏远,接回家中,两个孩子都是亲生,待遇却天差地别,最后由奶奶看大的这个女孩被妈妈虐待致死。
这样惨痛的事件,让人触目惊心。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妈妈也不一定会爱孩子,网友奇奇妈曾在2012年在个人博客上这样描述一位妈妈管教孩子的样子:孩子在漆黑的楼道里一直哭喊着:“妈妈,我要回家……、妈妈……求求你了,让我回家吧……妈妈……。”这位经常将自己的孩子扔进漆黑楼道的妈妈是一位博士,离异一年。
我们不得不去怀疑,这些养育人是真的爱孩子,还是借着管教的名义在发泄自己的私愤?
作为妈妈的我们不应该是孩子们的保护伞吗,怎么反倒成了伤害孩子的第一把利刃?
3.
我们谁也不是一下子就会做一个好妈妈的,在养育中,难免都发生过这样那样的疏忽,伤害了孩子还不自知。
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妈妈们的培训和疗愈。我们需要借由养育疗愈自己内心的创伤,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做一个真正的妈妈,而不是看起来像妈妈的施虐者。
那么,到底要如何去爱孩子,到底什么样的爱才是给孩子的健康给养而不是羁绊?
首先,你得先知道爱的形状。
大家都知道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可是无条件的爱到底长什么样子?
“无条件的爱”的四个特点:不索取,爱他本来的样子,允许他与我不同,它更多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感觉。“无条件的爱”不是盲目的爱、不是(病态)依赖共生的爱。
我们多数人并没有经历过无条件的爱,我们通常见到的爱都是事情做好了,我才爱你,事情做不好,我就不爱你了,这是有条件的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有条件的爱(他称为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学会了抛弃他们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愿望,而只是接受被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
他们拒绝自己的弱点和错误。最终,孩子变得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而且在将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全的人。”
告诉孩子,无论怎样我都爱你。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管教,但是不要以“不爱”为要挟,比如: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妈妈就不要你了……。
当孩子的行为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我们依然要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将爱与管教分开对待。
爸爸妈妈不接受你的这个行为,但是爸爸妈妈依然爱你。
其次,将这样的养育送给自己。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海文颖女士在《接纳力2》中提到: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允许,前提是,先这样对待自己。
我们只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洗礼,才会拥有爱的能力。所以在养育孩子之前,先试着这样将自己养育一遍,满足自己内心那个受伤过的,不满足的内在小孩。
对自己说:“无论怎样,我都爱你。”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做不到,允许自己那些负面情绪的发生。
要知道,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对待,如果,我们只是幻想这样的爱究竟是怎样,然后装模作样地去给孩子。就像是纸上谈兵,未必会有真实的意义。养育的直接受益者其实是家长,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疗愈自己。
也许,在对自己好的过程中,你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者自责,或者愧疚……,坦然面对这些情绪,去挖掘藏在情绪背后的事情,去看见,去觉察。因为觉察既是开始,也是结束。
那些对孩子施虐的妈妈,其实内心亦是缺爱的孩子,极度的缺失让她们变成魔鬼。而爱能融化一切,如果她们能有觉知,自己给到自己爱的温暖,也许就不会酿成后来的惨剧。
最后,放下投射,真正看见孩子。
心理咨询师李雪在《遇见一个人》一书说道:“对孩子来说,快乐是被父母充分地看见和回应。”
孩子是纯真的,之所以激发了施虐者那样强大的愤怒,往往是因为施虐者的心理投射在起着作用,她们的眼睛是睁着的,却未必看得清楚面前的人。孩子的“讨厌”,常常是她们内心的执念,而非真相。
当我们放下评判,放下固有的经验,以一颗清明的心,一双不掺杂质的眼睛去看见孩子,注视孩子时,也许你会看到一个全新的孩子,他和你想象的不一样。当你真正看见孩子的时候,就是真正的爱开始发生的时候。
回到最初的虐童事件上来,那是一段畸形的亲子关系,妈妈无力承受外界压力,面对这个无力反抗,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孩子,她释放出了自己最黑暗的一面,她没有进行觉察,而是肆意释放,最终毁掉的一个家庭的幸福。
养育是一场修行,育儿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与孩子的互动中完成的。每件小事可能会带来伤害,也可以是教育的契机。
养育不是一场单纯的给予,亦是一场索取,我们应以孩子为师,觉察自己,反思自己,不断修正自己。
一个好妈妈能及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愿意做出改变,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希望每一位妈妈都能借养育疗愈自己的创伤,与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妈妈。
无戒365极限挑战训练营 第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