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玖月授衣
不记得从何时开始,即便是看到路边的花儿开了,哪天的小草长得更为茂盛了些,都有着不写不畅快的感觉。这些年来,我听到许许多多的情侣在问对方:你当初是喜欢我什么?通常的回答都是:喜欢一个人哪里需要什么理由。这样的理由理直气壮的说出来,为人们所接受,仿若已经是默认的答案般。
“你看,今天我没有看到月亮哎!”
“白天呢,你哪里看得到月亮?”
“你看不到,便是没有了吗?”
我想,我偏要说出几个爱上写作的理由不可!
享受阅读与被阅读的快乐
孩提,什么也不懂的那个时代,我偏爱着各类童话故事,向往着那个盛产童话名叫“丹麦”的国度。我一边似懂非懂的读着那些文字,一边想象着写作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时间煮着雨,一圈圈的涟漪荡在时光的脚下,童话书换成了各类杂志、小说以及老师推崇的那些满分作文。我一页一页的翻着,在逐字逐句中企图探寻写作者的灵魂。文字中的情感,像是山腰缓缓淌下的溪流,一丝丝雾气,一点点弥漫,我想我是爱上了阅读,爱上了那个给与我感动的写作者了!
我一直羡慕着那些优秀的写作者,阅读着他们的文章,然后低下头默默的看着自己间断间续的日记,神情沮丧。直到我自己的文章被语文老师在班上读出来,老师读出的文字像是美妙的音符,从未觉得老师的声音有哪一刻比得上那时的悦耳。我窃喜的听着老师的夸奖,眉毛恨不得飞扬起来,脸上却拼命的想要抑制那种欢快和自豪,纠结的表情弄得眉毛像在打架,眉毛被纠结的掉了几根却不自知。我假装淡定的转头看看同学脸庞上的各种表情,默默收下老师和同学的夸赞,不自然的咳几声,装的很老成说着“哪里哪里,都是大家的抬举”,上扬的嘴角意外的泄露心中的快乐。
要说自己写的文章不想让人阅读,不想被人夸赞,自己说着都觉得有些虚伪。那种阅读与被阅读的快乐,袭入我的心底,酸酸的,隐秘的,像是初恋,青涩而美好,我始终心向往之的。
我更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变得更爱生活
生活,莫不是苦楚的?大多数人会回答说:生活是苦乐交织的。但与过去的我而言,每一天的日子都是在煎熬中度过的,苦痛的童年生活始于每一次被锁在仅有一扇窗户的房间中,那落上锁的门,门缝里压抑着我对生活扭曲的怨怼。
多少人只能看到生活的苦痛,即使生活在蜜中,也无法从蜜罐的瓶口处窥探到生活的美丽。
文字于我,多少有些像孤独星球的眼泪,是我彷徨之际向着“外太空”探寻的突破口。好比现在,孟春季节,校园里各种花都开了。前不久,那端庄秀丽的玉兰便在景观大道等处悄然绽放,便能看到或形单或作三俩结伴的人在树下赏花拍照。我爱看清晨时分蘸着露水的花瓣,因为透过那花瓣中的水滴,我能看到生活另一种奇异的美丽,一点点扭曲,一点点绮丽。
在寝室的闲暇时间,我喜欢倒上一杯刚刚烧开的水,就那样平静的看着腾腾的热气模糊了电脑屏幕,待水汽褪去,便会新建一篇文章。有时候会写着:今天我看到了一朵蘸着露水的花,发现了另一个美好的世界。今天,我发现学校门口的拉着小三轮的大叔在看报纸,红黑色的脸庞风干了汗水之后是那样的平静,我难得的上前说要坐车,打破了那种平静,看着他迅速的转着车头,载着我双脚用力蹬着向前,汗水从后颈的毛孔中沁了出来。我觉得自己像是从这样的生活中窥探到了什么,像是生命的另一种姿势。我的双指在键盘上敲着,生活的姿态化为美好的文字,写作的过程中我领悟了生活之美。
你看,哪怕生活是残缺的,可依然值得赞美。
倾诉自己,记录生活,见证爱恨
想起初来温州求学的时候,我抬头四望,看到的都是熟悉的车水马龙,眼前全是陌生的脸。立在十字路口时,我尽全力使自己表现的自然一些,自然的去问人前方的路该怎么走,然而,问了四五个人后仍对自己要走的路茫然没有方向。
我很想哭,我感觉委屈,嘴角不受控制的撇着,像是还在家里那样瞬间便灌满了眼泪,准备喷发。可是呢,看着身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所有的泪水像是通过喉咙流回了胸腔里,呛得整个人很难受。那时的我,看着周围那些陌生的脸,发现竟找不到一个人去倾诉。我喜欢写写随笔,有时候开心了或是难过了随笔变成了我的日记本。那天,我扶着并没有刘海的前额,写着略带感伤的话语:九月,桂花开了,往日喜爱的香气仿佛变成了催泪弹,萦绕在我的鼻尖,我不自觉地想流泪……
但愿我是公主,写作是拯救我的龙骑士。
我常常感叹着时光走得太快,当我好容易意识到时已经落下他一大截。我踩着时光的脚印,企图沿着最正确的路前行,待我到达路上的一个歇脚点时,从时光的缝隙里往回看,我发现我的脚印已经完全隐匿在尘土中了。
我曾在一所展馆中看到过留声机,看着原本金黄色的留声机外面留下时光侵蚀的痕迹,我伸手想去触摸,却碰到了玻璃,我无奈的撒下手,已然明白这留声机也隐匿在时光中了。我迫切想找到一种能够记录生活的方式,我希望有那么独特的一种方式可以见证我的爱与恨。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找寻与失望中,终究让我在荒漠中找到了一座绿洲,我发现了写作。写作不同于留声机,也不同于摄影,留声机留下了在历史中浮沉的人物长叹,摄影捕捉你一瞬的影像与感动。而那跃然于纸上悱恻的人物感情,那一个个清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那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回忆……唯有写作,能执时光之手,与时光一起老去。
在写作中体验不同的感受,带我去想去的地方
我最爱摸着微微发黄的书页,轻抚夹在书中边角有些卷起的书签,想着自己像格列佛那样在四国展开奇遇,想着自己在海上漂流,孤独与彷徨作伴,指尖蘸着咸咸的海水,去往那未知的国度。我想去很多很多的地方,在梦中,一次次搞笑而滑稽的抵达,梦醒了,无疾而终。
之前的我固执地认为,写作大抵都是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几笔捎带的写出自己的感触。这些想法,在我读完独木舟葛婉仪的《我亦飘零久》后,一一烬灭。
我知道了,原来还有一种写作代表了漂泊,意味着旅程。在看了足够小说之后的我,也开始写着短中篇小说,在那些小说中,无一例外出现了各地名胜古迹,还有陌生城市里同样绚丽的霓虹灯。我站在人群中,随人流一起前进,体味我笔下城市的苦与乐,抬眼望望即将拆迁的古墙,听着它的哀叹。
在将一处风景区写入文章中前,我都会上网查阅大量的资料以及游客对那处的评价,以至在我写的文章中,我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写作,让我去了一次唐古拉山脉,我像是积雪,融化于雪山之巅,浸润干燥的土地,拖着细长的身躯汇入长江的源头。写作,使我去到遥远的地方,那遥远的却暂时去不了的地方,每每写完一个故事,都像是在梦中走了一回。我不是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但我会融入那处风景里,看尽繁华悲叹。
深邃了我的思想,寻到自己的价值
被大雨冲刷过的黑夜显得格外深邃,那样的夜晚,很难看到星子。
逼仄的角落里,我就着黑暗思考,希冀能够借黑夜一抹深邃。一位写手的个人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品的深度。同样,在创作的过程中,人的思想也在不断的进步,变得更加深邃。曾几何时,我拿着父母辛苦赚来的钱,毫无压力的花着,我一再的要求他们要给我想要的生活,却看不到他们失望的眼神和流不完的汗水。我写过几篇警醒他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鸡汤文,发在那些个网络社区里,有的人会在评论区分享他的故事,字里行间全是后悔,我往往不知所措,无法面对。至那之后,每当我在文章写出一些大道理时,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在一次次的思考中,我向夜空借来了一抹深邃。
我原本想着就这样下去吧,等到毕业后随着那就业的大军,努力做一名语文老师就罢了!我喜欢蜗牛,因为它有个壳让它蜗居着,是的,我只是喜欢壳下那座躯体的安逸,而不会坚持向前爬去,即使缓慢。说到底,我是真的迷失了自己,被窝将成为我青春的坟墓。
我只能矫情的形容着,写作破开了我堆满灰烬许久不曾打扫的心房,那里似乎又开始生长着一种叫做“梦想”的东西。我爱着写作,即便灵气不够,思想不够,视野不够,但我还是愿意相信自己会走的更远,完成我18岁萌发的那个30岁之前出一本书的梦想。我不过浮萍,却找到愿意让我定下心来奋斗的东西,因为远方,自我价值发光的地方,种下了我的梦想。
我拜托吴刚帮我砍下月桂树枝,执它为笔,笔尖触动我爱的写作,留下吴刚继续守候无时不存在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