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与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活动客观地把握学生变化,以最大限度地求得教育效果,这是教学评价的本质。教学评价一般可分为四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外在性评价。评价要素主要包括: 谁(评价者)、评价什么(评价对象、评价目标)、为什么评价(评价目的)、怎样评价(评价方法)。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评价目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
评价与测量的技术是教师有效地展开课程与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旨在改进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有其积极的心理功能与教育功能。
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监控学生的学习,作为检测的考试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经验,考试还可以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激发动机的功能,学生从来自外部的评价可以学到应当怎样看待自己的学习成果,而学会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从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的角度看,测量与评价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努力达到何种效率的一种最基本的反馈,测量与评价是验证并使课程更精致化的必要步骤,测量与评价还有利于个别辅导及教学方法的个别化。
评价改革不能一味地追求量化形式,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才是真正实现教学评价的应有功能的正确态度。
二.现行评价方式的弊端及其改革
改革评价制度与方法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现行的评价方式无助于学生人格成长与学力成长,从本质上扭曲了学校教育,考试和评价成为诸恶之源。
现行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记忆与理解为中心,陷于极其狭窄的领域,而评价结果却被视为学生整体的表征,或是当作学生整个人格价值的表征;现行的评价方式主要以纸笔测验的分数为依据,将学生在某一期间的学习成果加以排序,确定学生之间的优劣关系,带有综合判定的性质;现行的评价方式颠倒了教育目的与评价手段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为评价而教学,压抑了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这些问题造成了应试竞争条件下难以医治的痼疾: 偏重于应试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学科认知性、情意性能力的培养,使实际的教学活动失去了均衡。这种失衡,不是我国教育的特产,它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的通病。
历来的评价是以“单维度评价”为主流的。作为它们对立面的就是“多维度评价”与“评价无用论”,这是两个适成对照的评价改革方向。
作为一种改革方向,评价无用论、评价有害论在我国教育界也是或隐或现地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对照自身的潜能,对照集体的标准,了解自己获得了哪些进步。
另一个改革方向是多维度评价,这是值得推崇和追求的评价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