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时就等待有一个能操马克思主义批评枪法的人来狙击我的,然而他终于没有出现。
—1930年3月2日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鲁迅《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那个枪声响在1933年的4月8日,由瞿秋白于上海创作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如果说毛泽东是一个具有文学气质的革命家,那么,瞿秋白则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文学家;如果把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左翼文艺家队伍比作冲锋陷阵的大军,那么,这支大军的将领就是鲁迅,而瞿秋白则是当之无愧的政委。
下面摘录序言中的一些内容:
“是的,鲁迅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而同时也是一些浪漫谛克的革命家的诤友!
从维新改良的保皇主义气质总是很浓厚的。文明商人和维新绅董之间的区别,只在于绅董希望满清的第二次中兴,用康梁去继承曾左李的事业,而曾商人的意识代表(也是士大夫),却想到了另外一条出路:自己来做专权的诸葛亮,而叫四万万阿斗做名义上的主人。
他能够真正斩断“过去”的葛藤,深刻地憎恶天神和贵族的宫殿,他从来没有摆过诸葛亮的臭架子。他从绅士阶级出来,他深刻地感觉到一切种种士大夫的卑劣,丑恶和虚伪。他不惭愧自己是私生子,他诅咒自己的过去,他竭力的要肃清这个肮脏的旧茅厕。
不明大义的贫民群众的骚动,固然是给革命新贵白白当了一番苦力,固然有时候只表现了一些阿Q的“白铠白甲”的梦想,然而他们是真的光明斗争的基础。精神界的战士只有同他们一路,才有真正的前途。
这些僵尸,封建性的军阀,官僚式的买办,自然要要竭力维持一切种种的国故:宗法社会的旧道德,忠孝节义和腐烂发臭的古文化。而且为着保持自己的统治,自然更要提倡忠孝,因为活人总要想前进,青年总想活动,只有死人可以拖住活动,老人可以管住小孩子,这样就天下太平了。
僵尸的统治转变成戏子的统治,这个转变完成之后不善于做戏的僵尸虽然退了位,而会变戏法的僵尸就更加猖獗起来。活人和死人的斗争,灭亡路上的阶级领导的群众的反抗,经过一番暴风雨的剧变而进到了新阶级。可是,正是期间鲁迅的思想反映着一般被蹂躏被侮辱被欺骗的人们的仿徨和愤激,他才从进化论最终的走到了阶级论,从进取的争求解放的个性主义进到了战斗的改造世界的集体主义。
是的,以前“父与子”的辈分斗争只是前一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外套,现在——封建宗法残余的统治搀杂了一些流氓资本的魔术,——不便更明显的露出劳动和资本的阶级战斗,而且反封建残余的斗争也不再是纯粹的“父与子”斗争的形式。同时,新兴阶级的领导展开了真正推翻帝国主义和僵尸,推翻流氓资本和地主官僚的新结合的远景。贫民小资产阶级和革命知识阶层,终于发见了他们反对剥削度的朦胧的理想,只有同着新兴的社会主义的先进阶级前进,才能够实现,才能够的伟大的斗争的集体中达到真正的“个性解放”。
这样,当时革命“过程”在思想的反映,就是五四式的知识阶层的最终的分化:一些所谓欧化青年完全暴露了自己是“丧家的”或者“不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替新的反动去装点一下摩登化的东洋国故和西洋国故。而另外一些革命的知识青年却更确定更明显地走到劳动民众方面来,围绕着革命的营垒。最优秀的最真诚的不肯自己背叛自己的光明理想的分子,始终是要坚决的走上真正革命的道路的。
这种知识阶层和早期的士大夫阶级的“逆子贰臣”,同样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崩溃的结果,同样是帝国主义以及军阀官僚的牺牲品,同样是被中国畸形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过程所“挤出轨道”的孤儿。
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
其实这斗争的世界,有些原则上的对抗事实上是决不会有调和的。所谓调和只是敌人的缓兵之计。狗可怜到落水,可是它爬出来仍旧是狗,仍旧要咬你一口,只要有可能的话。这种“叭儿狗”“虽然是狗,又很象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
而中国的是明明知道什么都是假的,不过偏要这么说说,做做,骗骗人,或者简直武断地乱吹一通,拿来做杀人的理论。自然,自从西洋发明了法西斯主义,他们那里也开始中国化了。呜呼,“先进的”中国。”
《鲁迅杂感选集》的出版,是鲁迅和瞿秋白合作的成果、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而这篇长达17000字的《序言》,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文献。其中阐述的观点,即便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读起来依然十分精彩。
瞿秋白在《序言》中不单单是肯定了鲁迅杂文和鲁迅的价值,并且通过对鲁迅的研究,把鲁迅及其思想,放在具体的革命发展阶段中加以解读。他既论述了鲁迅世界观和思想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的发展过,亦阐述了鲁迅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化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友人以至于战士的革命战斗的变化过程。他把两个过程辩证的结合起来,论证出鲁迅不仅是文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和革命家。
这篇《序言》不仅成为解读和评论鲁迅及其思想的模板,甚至明确了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学批评史上作家作品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说,瞿秋白对于鲁迅的解读,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中国近现代文艺思想史革命化叙述的起点。
重塑鲁迅左翼先锋地位和整理近代以来思想变迁,不仅让瞿秋白在中国文艺思想史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也给后来的中国革命文学留下宝贵的书写传统:一是文学的社会历史批评传统,一是文学史按革命思维整理总结的传统,即人民文学的传统。
由此而引发了一个问题的思考,是否可以称瞿秋白和鲁迅代表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文学领域的最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