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室友兼好朋友D,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做销售3年,一直没换工作。目前工资挺高,职位也不错,手下还有几个小将。
最近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每天不想上班,经常跟老板撕,因为被告知要做各种不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周六周日要加班打乱本已跟好友约定好的出行计划。
读书,是她一直想做的事。所以上班期间她准备了在职研究生考试,但没通过。她也想考MBA。目前在准备雅思,想考过后去国外读书。
到底是辞职去读书还是继续在目前单位上班?她纠结了至少有一年之久。一边是公司股份和高薪的诱惑,一边是由来已久想做的事。
我问她,对于公司到底放不下的是什么。
她说薪资确实是一方面,但实际上是担心放弃这份工作之后,哪怕读书回来也找不到现在这样待遇的工作。说到底是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
2
彭小六受邀参加趁早平台的活动,活动总结里写到关于知识的分类。
知识分为四大类,舒适区(知道自己知道),探险区(知道自己不知道),宝藏区(不知道自己知道),盲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多数人害怕改变,习惯于呆在舒适区,变成温水里的青蛙,哪怕锅盖开着,也不晓得跳出去。
在同一个位置呆着,就像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不会遇到礁石,没有未知的风险,但同样也体验不到未知带来的快感。
3
一天晚上,前同事F来电,问我最近在做什么工作,心情如何。
他电话里提及之前另一位同事正在创业,而他手头也正在做飞机行业相关项目。我突然话题一转问了句“现在做什么比较赚钱?”。
然后发现自己是不是傻,这不是像在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类问题吗?这种大哉问表现出我近期捉急的心理。
F回了话,“问这个问题前应该先问问自己,你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然后列举了一位武汉大学生,因为PPT做的特别棒,在学校组建了自己的团队,专门制作PPT,很多公司都找他,当地知名媒体也报道了。
是呢,你要赚钱得先问自己有什么可以卖,哪怕是买卖也得有卖的产品或服务或想法吧。
4
问题又来了,可是我没有核心竞争力怎么办?
没有?那就变有啊!意识到没有很关键。
柴静当年刚调到《新闻调查栏目的时候,很多人说她像个林妹妹,这样软绵绵的人怎么配做调查记者。
她写下了当年第一次采访,什么都问不出来,临走时落下采访本,被采访者将本子扔给她:“哟,怎么比我还紧张呐?”。
但,那又怎样。这不妨碍她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不断犯错,不停尝试,不断训练,坚持总会把不熟悉的领域变成熟练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