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游历陈家祠。
迈入近四米的大门,似乎一脚踏进历史的洪流,“陈家书院”门匾下穿越百余年的书香气息袅袅飘散。
绕过精湛细腻的木雕饰画,我踱步在一条短廊,一对对柱子随着我的脚步靠近、后退、远离。这沉默的柱子,百余年,迎接过多少学子过客?它站立旁侧,看着他们晨读、冥思、席谈,相伴而无言。是否在遥远的清代,也曾有人,手持一卷《论语》,如我这般踱步在短廊?卷间抽神,望向庭院内的建筑,是否也失神在梁上的木雕、墙上的石雕和屋檐上的飞仙走兽之间呢?他在想什么?是在慨叹陈氏宗族的极尽奢华,是暗想自己科举中第光宗耀祖,还是在想百年之后同他一样恍然失了神的人、如我?
穿过短廊,聚贤堂坐北朝南。主座两侧各有一排木椅,主次有序、雕工精美。陈氏族人应该就在这里商讨事宜,或者吟诗作对吧。滔滔探讨声、郎朗吟诵声、啧啧称赞声……早已阻隔在战火的轰鸣中,但高梁上的飞仙走兽都曾亲耳倾听过。它们将屋檐下的辉煌与动荡尽收眼底,但它们不说话。
继续前行,聚贤堂后面一排屋舍井然有序。卧室、书房、会客间依次连接,隔间虽小巧但功能完备,一份风雅又不失淳朴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现代的我们看来有幸小居此地是件怎样惬意的事情啊!
这“广五间、深三进”的建筑,我看着看得见的、想着看不见的,就这样一路看一路想。
也许,树长青、屋坚劲,但探花已无影。穿越历史,也许淹没在时光茫茫洪流中的只有人吧。
斜阳已下,熙攘的人群渐散渐净。木门掩蔽,只留下秦琼和尉迟恭的肖像威严地守卫一片安宁。昔日横刀立马的将领都已经带着各自的荣耀尘归尘、土归土了,还好,人们记得他们的名字和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