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浙江自驾游,今天的话题是好吃的。
来到湖州市,在德清县的新市古镇逛了逛,顺便吃到了一些有着当地特色且非常值得分享的美食,8道菜把我“困”在原地好几天。为了吃,先不走了。
【新市茶糕】
必须要先说这种小吃,因为它太……意外了。
我们一起的车上有老人和孩子,所以看到酒店画册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这个茶糕吸引了,这甜甜的软软的感觉,很适合老幼食用的呀,二话没说就点了两盘。但是没想到啊没想到,这茶糕居然是……肉馅儿的。
照“理”说那个红润的内芯应该是豆沙枣泥红糖馅啥的呀……
北方人一般是不会把咸东西包进糯米面里的,那是“不合逻辑”的。在我们的固有思维模式中,鲜肉配中筋面粉才是“王道”——从没见过用糯米面做“肉包子”的操作。
怎么会是肉馅的呢,这能好吃吗这?
但好在,茶糕味道还不错。
米糊的“糯”和肉馅的“泥”相互中和,口感比肉粽子考究,后劲比肉包子鲜香,外“壳”还带着糯米的丝丝回甘。就这茶糕,让我们见识了江南人民的脑洞和创造力,涨姿势了。
坐井观天的毛病不好,要改。固步自封的旧思想过时了,要……用点子智慧。
图为:德清大酒店的茶糕,新市人说这样的“不对”
茶糕这种小吃伴着新市古镇明清“江南第一码头”的名号而产生,至今已(至少)有600年左右的历史。它以优质糯米粉为主料,内陷是猪肉、笋丁和肉冻,用特制的锅蒸制而成。它是江南米糕的“升级版”,却很亲民:猪油的汤汁渗入米糕皮中,香气扑鼻,格外诱人。
店员说:这茶糕出了新市古镇就“再也吃不到”了,即便周边同类型的江南古镇也没有。所以我此前有一篇2500字的文章(浙江游记 | 一块小小的茶糕,就是一部新市古镇的“水乡进化史”)来记录它,就不赘述了。
图为:镇上的茶糕,新市人说这个形状才正宗
【葱油鳊鱼】
鳊鱼是广泛存在于长江中下游的一种河鲜。它最大的特点是比一般的鱼长得快:身体发达,头脑简单的这么一种“没心没肺”的动物。
从图片上可以看出,鳊鱼的头部很小,可想而知它应该就是因为脑子不咋好使才退化成这样的。有道是“傻人有傻福”,这鱼啊缺心眼儿有缺心眼儿的好,所以鳊鱼肉没有那种“狡猾”的口感,一口是一口,嫩、实在。
书上说多吃鳊鱼肉有助于补血,还能够软化血管,再有就是,鳊鱼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但是由于它太肥壮,脂肪也厚,尤其内脏的脂肪含量比一般的鱼要高出几倍,但味道真的很香。
葱油鳊鱼是一道“江南名菜”,在长三角很常见,做法也比较容易上手。只需要稍微腌一刻、蒸个七八分钟就可以出锅了,浇上个豉油就是一盘“大菜”,造价也不高。
总之呢,各位小伙伴下次如果去江浙沪旅游,无论走到哪一个城市,当不知道该吃什么的时候,闭着眼点个鳊鱼就好。
【脆皮烤鸭】
在长江三角洲,尤其浙北、苏南地区,同样“闭着眼”点菜都不会出错的还有这一道脆皮烤鸭。它不仅营养丰富、微量元素含量高,味道也众口可调。
我们都知道,烤鸭是一道“北京菜”。传说慈禧太后第一次吃它就爱得不得了,于是霸道地把它定名为“北京烤鸭”。事实上北京烤鸭的做法就源自于这江南地区的脆皮烤鸭,压根儿就是一道南方菜。它的表皮是一个“硬壳壳”,酥酥脆脆的,但内里的肉却是松软易化,肥得流油,但是入口不腻,这就很绝妙。从这做法也能看出来,不像是北方人的手艺。
纵观北方美食,很多“内外兼修”的操作都是南食北传的手艺。整体来说做法粗粗拉拉的,很少在细微处“抠哧”。北方著名的菜很多叫个什么“乱炖”,喜爆炒和糖醋,主食以泡馍、大拉皮、炸酱面、胡辣汤、贴饼子最为常见……比方说山东有一道菜叫“木须肉”,听这名字很细发,其实就是鸡蛋木耳黄瓜炒一锅,是个人都会做。
再比方说著名的东北菜“锅包肉”,始创于京城八旗子弟之手,但往深了琢磨就会发现,这位大厨出身富商之家,一生识人无数,钟情于各地美味的烹制方法。他最喜欢运河沿岸的酒馆和茶楼,因为这里是“距离南方最近的地方”。最后到底还是拜了是个江南师傅,发明了这么一道南方味道的北方菜。
江南地区多湖鸭,这种水鸭子通常吃水生植物长大,较少食用小鱼虾和微生动物。都知道“吃素的人饿得快”,鸭子也一样。所以水鸭子为了能吃顿饱饭就成了一天到晚游泳的鸭子啊鸭子不停游,很少到岸上去……吃饱没吃饱咱不知道,但落一好身体。所以江南的鸭子的肉是实诚、筋道的,就连脂都是清清亮亮的。
慈禧太后这老娘们儿特别“事儿”,发明出了把烤鸭肉裹进面皮里就着甜面酱和葱丝儿一起的“包子”吃法。但其实在长三角地区,吃鸭子根本没有这么多“工序”,简单而不普通。
【红烧肉】
这道菜算是我这一路浙江自驾游的重要发现:江浙地区红烧肉的做法有特别多种,每个饭馆里的“红烧肉”上桌之后的样子都不老一样的,配料也不一样。所以说红烧肉是一道大众菜,五花肉肥瘦相间,百搭,吃着过瘾。
中国的“八大菜系”都有它的身影,每个地区,大到一市小到一村都有关于红烧肉的几种别致做法。翻了翻过往的照片,这几年旅行路上得吃过不下二十种红烧肉。
湖州这边的红烧肉做法大体来说比较家常,少有配菜,很舍得给,但是口感偏甜,不是我的菜。不过还是得说,肉食者(尤其甜口爱好者)到了浙江,红烧肉是一道不错的“闭眼选”。
【新市羊肉】
这是另外一道让我感到“意外”的菜。
因为我发现,新市古镇的羊肉只有一种做法:切大块酱烧,还带着厚厚的皮——要知道在北方,羊肉很少带着皮煮。羊肉皮味儿那么大,能好吃吗?
事实证明,一种食物能够传承千年,那必须是好吃的。
新市酱羊肉的色泽深红且均匀,汤汁非常浓稠,羊肉的口感是酥软烂糊的,骨头很松,不需要啃,只需要嚼,就足够肉味慢慢地融化在嘴里,没有膻气,很下饭,不肥也不腻。
本地小伙伴告诉我说:新市酱羊肉起源于南宋,当时镇上出了一位高官,他当上丞相之后,把宫廷酱肉的“秘诀”带回了家乡,从此,这羊肉就成了新市一镇之特产——即便在德清当地,它也是个“稀罕物”,必须在镇上的老字号馆子里才能吃到“正品”。所以我此前有一篇2500字的文章(新市古镇酱羊肉:上千年历史的美食,深入百姓家的“宫廷味道”)来记录它,就不赘述了。
总之:新市古镇共有两道“出了镇就再也吃不到的菜”,一是新市茶糕,二就是这新市酱羊肉。请掏出小本本记录下来……额,还是我先记下来吧。
【肉馅螺丝】
听名字给人感觉是很奇怪的一道菜,事实上就是把螺丝和猪肉炖在一起。或者说,它是一锅煲。
浙江人喜欢吃“煲”,什么东西往这煲里一搁,都可以小火砂锅慢慢熬。直到把食物里的营养成分“耗”进汤汤水水,端上锅,喝稀的。所以你看,南方人长得精巧是有原因的呀,人吃的东西费工夫,但是好吸收,没有那么多累赘。代谢快,所以瘦子多、胖子少。
此前的浙中自驾游路上有吃过一种金华筒骨煲,还有桐乡的虾肉煲,都是以数种中药材“联合”调制而成的砂锅炖品。最开始我管它们叫“火锅”,但当地人反复纠正我:是煲,不是锅。因为煲是用来喝汤的,只需一小碗,营养就很全面。
后来也就习惯了,在浙江,但凡看到砂锅炖出来的“煲”品,都是养生系列,很“值钱”。
肉馅螺丝煲内含胶原蛋白,美容养颜;田螺则是微量元素丰富的水生动物,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也很高,再加上应季的蔬菜一调和,百搭且完美。
【粢米饭圆】
“粢”这个字的意思是“古代供祭祀的谷物”。以此推断,它是用来上供的一道菜。
我们在之前的游记中也聊过,旧时新市(以及大部分的湖州人都)非常注重清明节,对于上香拜佛这事情格外讲究,老百姓自家不舍得吃的东西却舍得拿出来供神这是很常见的现象。现如今,“神仙”的吃食走入了寻常饭桌上。
粢米饭是湖州的一种传统小吃,主要材料其实就是糯米。它看起来甜甜的样子,事实上是肉馅儿的。其原理就是把各种各样的馅料做成粘团团,滚上糯米上锅蒸,做出漂漂亮亮的样子……给“神”上供。
新市人说,在湖州的各个城区和乡镇,粢米团团的做法都不一样,有长形的,也有圆形的。此外,每家每户添加在粢米饭中的馅料也都不同,可甜可盐。我们这一次吃的这种“粢米饭圆”是当地人逢年过节饭桌上常见的一种做法,取“团团圆圆”之意,祈美好之福。
【咸肉蒸笋】
旧时山里交通不便,人民生活贫寒,多数时候是吃不起肉的,所以就想了个聪明的办法:把肉一小块一小块地腌起来,做成咸肉,这样储存一年肉都不会坏。等到春天来了的时候,人们把放了一冬的咸肉和新鲜的春笋一片一片排在一起上锅蒸,这样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在加热的过程中,肉味儿会渗透到笋片中,如果觉得咸,就加入一点点白糖调和,鲜咸可口,很下饭,也容易上手。无论是否擅长厨艺,都可以轻松、快速地搞定一顿正餐。它的原理很简单,可其中蕴含的老祖宗的智慧和心思却非常深刻。
咸肉蒸笋是一道时令菜,也是游客春季在江南旅行时的上佳选择。此外:笋子是到浙江旅游的必点菜品,无论怎么样做都好吃,脆生幼嫩,还得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美食吧。
附送一道菜:【鸭肉馄饨】
在长三角地区,馄饨是寻常百姓饭桌上常见的小吃,也可以称之为点心,家家户户都会做。一般,馄饨馅料会采用常见的肉类,这鸭肉馄饨……还真是第一次吃。人们通常只会在鸭头、鸭脖、鸭肫、鸭掌等小吃中才会见到鸭肉的存在,除此之外就是烤鸭比较多。
向店员咨询才知道,这一道鸭肉馄饨的肉馅事实上是以猪肉打底,因为鸭子肉腥味儿比较大,通常不会用来浅加工,而都是采用卤、酱或煲汤类的深加工的方法烹制。所以这一道鸭肉馄饨里的“鸭”更多的是指老鸭汤底。老鸭汤是滋补佳品,与前文提到的“煲”不谋而合。在江南地区有“吃馄饨要品汤”的说法,好馄饨配好汤,这顿饭才算是齐整。
浙江旅行还在继续,我们下期文章接着说。记得关注,我记得来看。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