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一天的上午,在书店读了《宝岛一村》的剧本。
有人说剧本比故事小说难读。虽然剧本里也都交代了故事情节,人物走位和环境背景。但始终缺乏作者跟读者的直接对话,所有的对白都是通过第三者。因此有人说,话剧剧本始终比真实话剧少一点精彩。但我觉得除此之外,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困难的是,1人物太多,我得时常去第一页翻看他们的关系,如果是话剧现场的话,可能根据方言或者衣着,会很快的将人物区分并记住。2有些可能很搞笑的东西,在剧本上读不出来,比如两个人之间对话的节奏,看剧本都是一致的阅读速度,但在舞台上却不是的,演员可以根据情境加快或放慢节奏,让意外的搞笑戛然出现,或让深情的流露慢慢道出,所以看剧本的过程中没有了语言动作和表情的配合,没有声调和情绪的渲染,尽管有了大体的故事情节,但戏剧冲突始终少了一些。
又想,但其他的想象类文学却有的是文字作品比银幕作品要优美很多,我猜想可能是其他的作品在很短时间内没有大量的戏剧冲突,情节的发展不会强烈的集中于2个小时内,因此读者有充足的时间将自己心目中的舞台搭建及想象。除此之外,银幕演员的表现也没有像话剧演员那样重要,起到直接与观众对话的作用,银幕演员可能的主要作用还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剧本读完少了一点内心的斑斓,一开始觉得这部赖声川的知名话剧可能也是just so so,没有网传的那么出神入化,更何况现在人对文学作品的越来越挑剔,在当今节奏紧凑的时代下,恨不得剧情翻转翻转,恨不得一部剧里面告诉大家生活的所有道理。在伴随着这份功利心态下看这部剧,缺失会让人失望。但今天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才慢慢体会到了这部剧的美。
“台湾最美的景色是人”。哇,整部剧节奏缓慢,偶尔的戏剧冲突似乎全部来自日常的生活,没有刺激的飞天入地,在这缓慢的节奏里,出现的人物性格又是那么的简单,没有大是大非,没有阴谋诡计,在漫长舒缓的节奏中,一个个的情节物象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它又是可以打动人的,它是那种平凡的打动人心。
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人到达台湾后,在这里生活生存,心中隐隐埋藏着想着有一天能回老家看一看,这种埋藏着的想法只有一次猛烈的爆发出来,就是来眷村的人中,岁数最大的钱奶奶。其他的时间里这种想法都是缓缓流淌这的,可能到了第二代之后,这种想法只是为了完成父辈的使命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