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月,是考试月;每次在各种考试的监考中都是思绪万千。。
先让我们来细数一下:6月7日和8日的高考,6月中旬的中考,6月下旬的学考;
凡是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有一种惊心动魄,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为一分而进入全省前几个名次或落后几个名次的人大有人在。高考就是一个家庭的考试,从大大小小的模拟考试到全国统一的高考,从孩子的身体健康到心理承受,从孩子的意愿到全家的填报志愿,从十几年如一日的朝夕相处到即将分开。。各种的各种全部都汇聚在高考中。。
如果说高考是一个人人生的分界点的话,那中考就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加油站;
九年义务教育,经过中考即将分拔人才,孩子们相应进入了他自己的那个层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了重点高中,接受更高的知识的挑战,向高考进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则进入普通高中,至少也通过三年的学习拿个高中毕业证,若要通过努力的话,进入一般的大学没什么问题;学习差的学生则在人生的第一次分流中被推向了技术学院或社会;从个人来说,中考已经模糊地将学子分为各个等级;
学考,则是高中生涯中取得毕业资格的一种考试,这种考试是按等级划分的;如果高中学考的各门考试成绩在c等以上,那这个学生就能顺利得取得高中毕业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学考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决定高中是否毕业的唯一途径;现在随着学考的日益严格,高考录取的时候,某些高校也以学考成绩为参考作为综合素质来考评。。
每次担任监考,都会感慨万千,似乎一眼看清这些孩子的家庭和教育。。
A1是高考理科考场的一名考生,数学考试的时候注意的他,是因为他做题如写文,一口气把数学题全部做完了,他不是做完最早的那一个,却是做的最完整的那一个,卷子上没有一处空,等分数公布,他以数学第一的成绩名列前茅;
A2是高考理科考场的另一名考生,物理的时候他的笔曾两次落地,两次捡起,总是有一种坐不住的感觉,远看他的试卷,空白处居多,成绩公布时,他离二本线相差甚多;
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资源,决定命运的考试中却是差别巨大;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了三年的点点滴滴,和家庭教育里理念的较量;
当然,这两个孩子在学考中,也是完全不同;
A1在每一次的学考或期中期末考试中都认真作答,精益求精,对每一个步骤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即使这样,考试下来他总是在寻找自己出错的问题;而A2的考试则相反,他每次考完都说,答得不错,能合格;也许是对自己的要求不同,在日积月累中,就形成了长度很大的差距。
优秀的孩子只相信自己,不优秀的孩子只相信别人:学考前,老师一再提醒,读题要认真仔细,做题要快速而不慌张,但是真正在考场内,那些认真思考的都是成绩优异的,而那些乱翻试卷,心不在焉的成绩都不很理想。
中考也是一样,不论是考试还是平时的学习,细节决定成败,而学习上有差异的学生,往往都是忽略了细节和习惯的。
在这些孩子的背后,除了习惯的好坏之外,就是家庭教育的体现,和朋友们聊天,经常会聊起学生,自然也就会聊起她们的家庭教育,试想:一个喜欢钻研的家长,他的孩子难道不爱动脑子?;一个喜欢读书的家庭,孩子的知识难道不丰富?
现在有很多人讨论高考的必要性,如果没有考试的鞭策,孩子们的学习知识的动力从何而来?当然这也排除那些高智商高情商的孩子。
因为监考,更加清晰了教育的思路,哪怕一个简单的捡笔,都能看出这个孩子对考试的重视程度。
考试,考试,你考得不仅是孩子,更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