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活的累,只怪你太懂事
―― 读《皮囊》有感
这是我撕掉第二次草稿后,最终决定的命题,一是碍于时间有限,二是我终于不再认为这本书是自己花钱买回自己的故事了。但在写出我的感受之前,我还是得唠叨一下,这两日颇为烦恼的事。
近日,我有很强的焦躁感,主要因为我的灵感来的太稍纵即逝。我无法一口气完成一篇文章,以至于每篇文章写到一半的时候竟进行不下去。第二就是我迫切的需要知识。我一直是不想因读书而读书的人。总感觉读书,不过是人生漫长路上,不懂得与人相处之时,用书籍来与精神交流的一种方式。所以读便变得随心所欲,也就没有半点收获了。
以前读书不做笔记,总感觉看的是别人的故事,倘若某一天也会碰到类似于书中的故事,就自然会觉得这是曾相识的。那不是很美好,像我们活过一回一样?后来开始做笔记,是因为在一次读书会上看到别的书友因做了笔记,而使整场的发言变得精彩有趣。之后回来便开始做笔记了,每看完一本书,就有一种想要表达的思想流于笔尖,迸发着可爱的热情。
可是读《皮囊》我终究没能安静下来,多半因为我骨子里有半个蔡崇达。看这书之前我看了韩寒和刘德华对此书的评价。让我不屑的觉得,有点儿捧他之嫌。他的文笔一般。有人说蔡先生写出了灵魂里的东西,呃?请原谅我的无知。灵魂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真的追求到了吗?
嗨,等等,别认为我说这段话就是否定了这本书,或是抨击他来的。当然不是,我是站在一个与他有相同经历的人的角度上来说的。
我喜欢开头第一篇的皮囊,我崇拜他阿太说出哲理的话。要说谁是蔡先生的人生启示第一人,怕只能是他阿太,绝无第二人,所以他把阿太的故事放在首页,领首着余下的每个故事。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这句话被蔡先生运用的非常完美,才使他的人生因懂得这个道理,而少绕了很多弯路,但他却是活的最累。
他太懂事了,从小就懂得人生。于是努力加算计,他成了现在的蔡崇达。当然,这样的说法仅限于看完《皮囊》这本书对他的了解。我把这里的故事都当成他真实的一切。
我说我与他相同。是因为我也懂事的早,我也有贫困的家庭,我也有生病的父亲,更重要的事我也是八零后。唯一比他幸福的是我父亲同他父亲差不多年龄,虽然病着却还健在。
他在书里说的种种经历并没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因为现实生活中比他的生活环境烂的大有人在。我却同情他,同情他活的太累,其实这句话也是说与我自己听的。
蔡先生很小时候他阿太教育他,身体是拿来用的。所以当他母亲的种种倔强差点压垮他整个家庭的时候,他依然顺着母亲的意思使一切成为理所当然。他们能扛,他们确实也挣了口气,只不过过程却让他们全家差点儿想要自杀。
他童年的玩伴,他的同学,他的挚友都死了。唯他还活着,还是因为他懂事,因为他看透了他那些朋友不愿看透的东西。
我在六岁一次意外活过来之后,瞬间成长为一个有“良心”的大人。兄弟姐妹四人,我排行老三,那时就开始替父母分担生活的琐碎。八岁的时候砍麦秸,脚跟上面被镰刀砍出三四厘米长的口子,深的可以放下一个手指头。没哭,骗妈妈说饿了,匆匆跑回家,拿出父亲常喝的钟馗大曲酒直直的倒上去,咬破了嘴唇,没哭出声来,随便找了块干净的布包上,继续去干活。
初中在学校寄宿,一星期生活费五块钱,只吃早餐和晚餐,中午放学的时候拿别的同学的通行牌冒充自己的,骑车赶回六七里路以外的家里,吃完午餐包了个馒头作为晚餐,急急赶回学校。夏天的时候馒头在寝室里闷馊了,去掉皮吃里面闻不出馊味的地方,直到现在,胃经常在冷、饿、过饱的时候都会痛。
高中的时候家里修房子没钱,找不到可以上班的地方,高二时已经交不起学费,看着借酒浇愁的父亲,毅然退学。生命的起点还没有开始就已陨落。
再到后来父亲生病,肿瘤、心脏病、肾上瘤。生活似乎从没有一帆风顺过。我总是不停的强迫自己,一边坚强勇敢,又一边自我安慰。
别人笑我太懂事。是啊,因为我想活得好一点。蔡先生不就是想活得好,才从那么小就规划人生的嘛,我是不如他的。但是现在看完他的文字后,我连自己都不想做了。世界上活着的人那么多,没有规划未来的人,依然活得很好,没有对比,也不会有自杀。
所以终其一生,我们追求的,执着的,算计的,都被肉体分担了。当灵魂也被我们塞满的时候,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