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作者】李清照【朝代】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时间:大白天
地点:兰舟上,西楼书房
人物:李清照,信鸽
引言:在----我解《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里边,我们还有两个疑点,即是物象(红藕)的模糊,和节令(哪个阶段的秋)的不明确。在这一篇里边,让我们继续往下研读,或许能还原出来词人的故事场景。
那么,词人究竟是上了船?还是上了床?
接着往下读。
待解证。
云中谁寄锦书来
云
天气很好,有云,词人在仰面看天,想来不是卧榻眠床,该是船上。懒洋洋的,大约是划船划累了吧,本来就静得很郁躁,都快麻了的。如此一来,出点小汗,竟然又舒坦了。
躺下,云卷云舒,感觉无限好。
没错,词人的心境和状态,因为这一系列的场景变换,而产生了对应的转换,安静,唤醒(红藕香残玉簟秋),行为(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正躺在兰舟上打眯眼,看着深邃的天空,心绪稳定的同时,又要有了新的虚空。
而这种虚空,又要与前边不同,即是体会到人的本身,之于世界的微茫。船在轻轻晃,云朵懒洋洋。
这与之前的“红藕香残玉簟秋”的安静,是不同的,前者是观察到环境之中的静,除了自己在动,孤单地动,一切都是静止的,所以“红藕香残”和“玉簟秋”,有极强的主观感知色彩,即是从对于环境的知觉,和勉强的叹息。
然后,做出相应的改变,“轻解罗裳”。
轻,是从静到动的过渡,慢慢地动起来,解罗裳,从而催发新的改变,然后,“独上兰舟”。
“独上”一词,极妙,果敢且偏执,同时有表达出与往日的登兰舟的形式的对比的不同。
哪里不同呢?
动得更厉害了,兰舟晃动,水面摇动,云朵飘动,却又是“独上兰舟”。
然而,船一会儿就摇累了,躺下,歇着,应时,身边的一切也都没再动了。
可云还是在被风吹动。
我却是打着眯眼不想动了。
孤单,没人陪伴。
独上兰舟。
累了,又静下来了,看云。
照理,又要动起来了,然而,需要有一个动因,没错,动因说来就来。
云中谁寄锦书来。
眯着眼睛想,云的深处,又会有什么呢?
我躺下了,世界就安静了,云深处的世界,是否也是这样的呢?而只是我看不见?
而我看不见的那里,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不知道。
一个人划船,也不好玩,还出了一身汗,接下来该做点什么呢?
突然,有东西扑楞着翅子,掉到了兰舟上,还“咕咕”叫,侧身一看,信鸽!
仔细分辨,翅子的下边,是一个小锦袋,心上一惊,一喜,会是谁寄来的呢?
信鸽月月让人带走,又一只只地飞回来,再又一次次地放回去,会是谁呢?没错,赶紧拆来看!
既然动因来了,那就避免不了要折腾一番,由此,词句的基调,因为客体的出现,必将掀起无尽的波澜。
是嘛,被人惦记着总是好的,在不知道是被谁惦记着的时候,就相当于是中了大彩蛋。心境自然就不用说了。
会是谁呢?会是谁呢?
悬念出现!
“谁”?总之,一定是个人!
绝对不会是“红藕”,也不会是“玉簟”,更不会是“罗裳”和“兰舟”,没错,它们都太没趣,连那云都赶不上。因为,即便我躺着不懂,云还是会被风吹动的。
总之,这会儿,总算是来了个活物!
噢,不对,是两个,两个活物。
一个会飞、会叫的,一个会写字、会记挂人的!
哇哈哈,哇咔咔,喜疯啦!
云中谁寄锦书来?
被人惦记着,还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啊!哇哇!
雁字回时。
雁。
雁,冬候鸟,野鹅,南来北往。
大雁南飞经过汴京的时候,是什么时节呢?是深秋。
大雁的产卵地在西伯利亚,每年秋冬时节,成群结队地往南迁飞,飞行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条由我国东北飞越黄河和长江流域,到达福建广东沿海,甚至远达南洋群岛。
另一条线路经由内蒙古和青海,到达四川云南,甚至远至缅甸和印度,去越冬。第二年的春天,又长途跋涉,返回西伯利亚产卵。
大雁飞行的速度极快,每小时能达到70至90千米,四千多公里漫长旅途,往往得飞上一两个月。
字
为什么不是“子”?“字”有何用意?
云中谁寄锦书来,是收到信件,而收到信件之后,就该是要回信了的。
回信就要写字。
仿佛,犹疑。
因为前头的“雁”,也能成字,成“一”字,或“人”字。
“雁字”,一语双关?
暂放,继续往下研读。
回时。
大雁排成“人”字往回飞的时候?
雁儿带着我的“字”飞回去的时候?
仿佛,是第二种情况,因为,前边有说到“锦书来”。
“来”和“回”,相对应。无误。
所以,我们就回到篇首的两个疑点,即“玉簟秋”的“秋”究竟是对应哪一个节令的秋?
早、中、晚,处、仲、暮,都是秋,还有秋分时节,立秋节点。
如此一来,就要考虑到词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会是在什么时节,看到南飞的雁群。
第一层:指事,鸿雁带着我的字纸信件,锦书回时。
何为雁,鸿雁传情呐,我操,还真是那个大笨牛哇,也只有他才配得上老娘用这个“雁”字,其余一概是飞鸽传书和鸡毛信。
没错,词人是故事主体,客体就此出现,面目暴露,从“谁”变为“雁”。
第二层:指时,雁群南飞的时候,是秋天,对应了起首一句的“秋”。
汴京,也就是如今的开封。
河南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显然,大雁南飞,是前边说到的第一条路径。如此一来,即可明确是在雁群跨过长江流域以前,但是已经抵达了黄河流域,进入了中原地界。因此,又可以判断出此乃晚秋时节,该是没有荷花了。
也就是说,此时的汴京已经是“莲子已成荷叶老”的节令了。
由此,季节开始准确起来,即从词人双关的语境中得出,这个“秋”是“雁字回时”的秋,是已经没有了荷花的秋。
该是要吃藕的节令啦!
然而,吃藕就是吃藕,又为什么会“红藕香残”呢?
所以,常吃藕和热爱吃藕的人都知道,藕是有多种吃法的,且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特征的。
且吃藕的本身就非常诗意,一来滑腻润泽,二来酥脆粉糯,三来还要关情。
正所谓,藕断丝连,此情无计可消除嘛,小孩子们不懂情丝难剪,都要说那是头发。
再者,藕的吃法,也要因季节和喜好而异。
炒藕片,是小菜。夏天吃。
炸藕夹,好佐酒。冬天吃。
煸藕丝,吃不厌。天天吃。
煨藕汤,健脾胃。秋天吃。
没错,藕一煨汤,就会变色,暖红色,看着就暖胃,是吧!
就更不用说是喝了。
但也有问题,那就是炖下的藕是一坨一坨的,吃不快。
所以,经常的场景就是,喝汤赶不上吃藕,吃藕顾不上喝汤,并且,那个年代也没有暖气和空调。可能有人还要说,当火锅吃不行啊!也是的。
可是,常喝汤的人都知道,只要一喝起汤来,饭菜就吃不动了,因为,很容易饱。
如此一来,就有了“香残”的说法。
OK,常吃藕汤的人都知道,热呼呼的藕汤,和摊凉了的藕汤差别极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前者闻一下就馋了,后者看一眼就饱了,是吧。因为,新鲜的藕汤的暖红的,凉了的藕汤是暗灰的。是吧!
这是由“雁字回时”推导出来的“红藕香残”。
OK,照说,此词解到此处,已经大功告成;然而,我们也只是分辨出来了词人在叙事,经由感官的苏醒,到寂寞的打破,然后开始了主体和客体的互动,也就基本完成了故事场景的还原。
没错,这也是一般故事的发展逻辑,然而,这并不能表现出词作的意境和词人的情致,由此,升华部分开始。
我们先来捋一下前边故事的人物、场景、和氛围的变化。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个人,有点冷,炖藕吃,没吃完,情致低落。
轻解罗裳:一个人,寻求变化,开始场景转换的准备,不搞工作,放松一下。
独上兰舟:还是一个人,但是动起来了,去晒太阳,划船,模糊地意识到了孤独(独上),开始感到不对劲,要在往日,就该是携手上兰州,或者是更和谐一点,一起洗手,梳妆,整衣,嘻嘻哈哈上兰舟。
然而,眼下只能是一个人上兰舟,开始找到寂寞的原因和对象,但依然是不够明确,就像是没有明白“红藕”为什么会香残,只是因为一个人吃不动一锅藕汤。
为什么会“玉簟秋”,因为情致不高,气息低落,连个吵架拌嘴的人都没有,孤独。
甚至,“轻解”罗裳,不紧不慢。虽然情绪安定,可也没有什么期望。如此一来,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外在的突发事件而改变主意,比如他在身边的时候,一会要给他泡个茶,一会儿又要磨个墨。。。。。。
虽然讨厌,却也是欢喜的嘛!眼下,连讨厌和欢喜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冷清的寂寞。
云中谁寄锦书来:躺船上了,看天,想睡觉,又累又孤单,晒太阳睡觉最美妙。
可是,这寂寞还是被打破了,因为“谁寄锦书来”
没错,锦书开始了故事的关键推进,然后就开始起波澜,一解前边的惆怅寂寞。
为什么会惆怅寂寞呢?是因为独自一人,无可陪伴呐,所以,吃不好,寝不安,事情也干得走神,脑筋伤到独自来划船。
想什么呢?什么也没有想。
然后,锦书来了,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红藕香残”,因为没有人跟老娘抢着吃啊!
为什么会“玉簟秋”?是因为床太大了,一个人睡不满,也睡不暖!
往日都是互解罗裳,携手上兰舟,眼下是一个人,怎么都玩不起劲来呀!
真就是太不好玩了呀!
直到“云中谁寄锦书来”,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你不在身边呐,都快寂寞死人家了。
还几乎就要到了还不知道该是怎么死的地步了,谁都不会相信会是思雨这样的寂寞啊!
唉,天若有情天亦老!
云中谁寄锦书来。神转折!
那啥,心有灵犀一点通!
当然高兴哇,哇咔咔,亏你还念着老娘在,没良心的,算你还有点良心!
啊哈,接下来做什么?当然是回信呐!
雁字回时:回信,收到你的信的时候,我还在划船,至于是和谁一起划船,你不用知道,反正,一下高兴过头,都把兰舟踏翻了的,幸亏没有被人看到,否则就囧大了的,没错,这都是你害的,回来看我不整死你。
不过,也不怪你,因为看了你的信之后,心里确实很舒服,亏你还有良心,晓得写封信来
嗯,天冷了,都煨了藕汤在吃了,玉簟都冰凉了,事情也做得不是很顺心,躁着呢。
你带的衣服够穿么?有没有什么烦心事好让我高兴一下?情况没有你想的那样好,你要怎么想我是你的事,我对你么,是巴不得眼不见心不烦,就你那德性,一会这,一会那的,我可是什么也不用干,光伺候你就是了。
没错,这个世界早就要完蛋,根本就没有人能懂生活的一星半点,春天的时候,风吹海棠人愁煞,那卷帘人却说海棠依旧。没错,知道吧,知道吧,这就是当一辈子卷帘人的命啊!
是的,这些事情都没法儿跟人说,还是只有你懂我。可是,你有总是要那么地讨人嫌,一不高兴就蹬鼻子上脸。反正,我也是搞不明白这个世界了,独自去划船,出了一身大汗,刚想躺船上眯会儿,又被你弄到西楼书房来回信,还要被那鸽子拉了一地板的屎。
是的,都怪你,来给我添乱子,即便是去了那么远,还是这么的不省心。
没错,就是眼不见心不烦。
喔,好像,也不该对你说这些话吧,可是,也没得什么可说的了嘛,反正就是不太好玩,不带劲,等你回来的日子太难熬,可是有讨厌你回来了就要大呼小叫。
没错,矛盾得很。
一切都好,早点回信,鸽子喂得巨饱,希望它能一口气飞到。
20181003武汉
20181104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