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年1月3日,我们这里下雪了。
早上,我们约了小伙伴去游乐场玩。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大雪。所以,我把小毅和我都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齐上阵,这是他喜欢的,很像小猪佩奇里面的雪天装扮。
母子俩欢欢喜喜地下楼,见到了我们每天都能见到清洁阿姨,阿姨笑着给我们拉开了门。侧身拉着小毅出门,目光正好掠过阿姨的头顶,一小撮白雪静静地躺在她的发上,有点白,有点透明,泛着光。
身子摆正,目光直上,这才看到了天。走两步,台阶沿上,定睛细看。漫天的雪调皮地飞舞着,细细密密的,很轻很轻。
“下雪啦。”我低头看着小毅说。
小毅扑闪着那双澄澈的眼睛,看了看天,笑了。
“走。”
说着,我径自下了台阶,回身等着小毅自己走下来。
他一步一个台阶,已经走得很稳当了。
一顶帽,一条围巾,斜风细雪不须归。
我是个随性的妈咪,带着他玩的时候我更像是一个孩子。以前没有过的任性,基本在孩子这里任性够了。
“过来,妈妈牵你。”
他激动地把小手伸过来,大手牵小手,一大一小迈着夸张的步伐走着。
一时,我都后悔有约在先了。这样的母子俩,漫步雪中,是多么难得的体验。
雪还在下,我们走着,跑着,踩着湿地,跺着水坑。
2
吃过午饭,我问小毅,“要睡觉吗?”
“不要,出去玩。”
穿戴好,只拿了一把伞,我们就出门了。
午间时分,整个院子静极了。雪又开始了新一轮,很是细小。树和草地上有一层薄薄的白,鼻息间是清透的冷,猛吸一口,有些困意的脑袋顿时就醒了。
“打伞。”
小毅喜欢打伞,尤其是他自己打伞。小小的人,大大的伞,小步快跑,从东头一直走到西头,又折回来,然后又折过去。
雪越下越大,从细小的绒毛雪变成了鹅毛大雪,突突的,扑面而来。
“来,站这里,我们看看雪。”我说。
小毅打着伞站定了,半秒不到,说:“跳舞。”
“嗯,雪在跳舞……”
未等我说完,他已经跑开了。
“给你。”他把伞给我。
“抓……抓雪”,他的双手在空气里抓来抓去,跑跑停停。
我在后面追着给他打伞,他跑我跑,他停我停,还不能把雪挡掉太多,得让他的双手一直在雪里。
一双小手,五指大张,又不懂技巧,碰上雪的几率并不高。
走到喷泉池边,池沿上有一层积雪,他干脆双手摸上,快扫了几下,就缩回来了。
“冷。”
小毅要回了我手里的伞,伞很大,就像一个超大的蘑菇会移动般,在院中跑开了。
“宝宝有伞,有屋顶。”他边走边念叨着。
彼时,我正倒着走,面对着他,听到这个联想,觉得很有趣,就大声复述一遍。
“宝宝的伞像屋顶一样是吧?”
刚巧路过的爷爷奶奶听罢都笑了。他们望了望我们,手牵着手,从我们身旁走过。
3
“飞流直下三千尺。”
小毅忽然很大声地说,反复就这一句,说了很多遍,一遍高过一遍。
这是他最近学会的诗句,天天说要背诗给妈妈听,每天都要说上几遍。
风有点急了,白雪铺天盖地,刷刷地扑到脸上,硬硬的,凉凉的。
此情此景,背上一首与雪有关的诗,才是最应景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幸好我还记得。在孩子面前,总觉得自己知道得太少,不够给他充足的体验。
以前,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说个“好大一场雪”,也交代得过去。如今,在孩子跟前,似乎总要想得有点意义,孩子都是学大人的样子,所有都学得惟妙惟肖。
这是我带他第三次看雪了。
第一次看雪,他还在襁褓,我抱着他在窗前看雪。旁边站着爸爸,一家三口在早晨,凭窗而立,望着窗外的飘雪,洋洋洒洒,自由自在。
第二次看雪,他已经会走了,我把他放在厚厚的积雪里,他就那么呆呆地站着,不太敢动。我让他看了看,摸了摸树杈上厚厚的白雪,他就记住了雪。
第三次,就是这次了,他已经是一个会说会跑的大孩子了,足够陪伴我这个妈咪疯玩疯闹。
别人都说看别人带孩子长得快,而我自己带孩子却觉得自己孩子长得更快。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以至于我真的舍不得错过他的任何成长。即使有些辛苦,即使有所放弃,依然觉得乐在其中。
庆幸,我没有错过他的每一个成长细节,我们之间有那么多珍贵的回忆,足够我微笑着目送他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