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槐树
乍到京城,就被一种树吸引住,初看并不识,后来想起史铁生的文章里提到槐树,一问,果然没猜错。
北京从故宫到恭王府到大街小巷,都种着槐树,槐树又叫“国槐”“宫槐”。这种树长得很高,树冠舒展宽阔,叶子并不大,有点像常见的长春花叶子,叶端细尖细尖的。颜色也不深,偏浅绿,颇养眼。听一位住在胡同的老爷爷说,它的花期从六月到十月,时间挺长的。花是一串串的,小小的,米黄色,飘落在地上,密密地铺了一层,就像铺了一层金子,这样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宫廷会种它了,因其本身自带“皇”气(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那天在恭王府偶然听到一个导游说“门前一颗槐,升官又发财”,这么好的寓意,自然也就成了和珅的首选。
(二)骑行
在北京城区里,骑自行车的人很多,有当地人,有游客。确实,骑行是很不错的选择。这里的自行车道设在机动车道两边,平坦宽阔,骑行其中,有种飙车的感觉,特别是天安门一带的车道,比机动车道还宽阔。反观地铁站的设计,就没有那么人性化,有时候很长一段路都不安装电梯,只有楼梯,而且上上下下的,转得人有点晕。
(三)建筑
四合院是京派建筑的代表,不论是王公贵戚还是平民百姓,都与四合院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故宫就是放大NN倍的四合院,恭王府就是放大N倍的四合院。胡同四合院也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要素之一,是平民百姓生活、劳作的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屋顶琉璃瓦的颜色是权力的象征,红黄绿这三种颜色则是皇家以及官府才可以用的颜色,比如故宫的三大殿用的就是黄色,恭王府用的是绿色。一般老百姓用的是灰瓦。檐下的绘画多用青绿两色。一扇红色的大门也是非常抢眼的。
胡同也是北京的特色建筑。胡同名十分贴地气,充满生活化,诸如灯草胡同、金鱼胡同、钱串胡同等等。在路牌上还会看到很多“条”,比如东四头条、东四二条……东四十条,火药局六条,不知道“条”是不是也指胡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名字取得也太欠点文化韵味,与京城的文化底蕴不怎么相契合,或许与马背上的民族文化水平不高有关吧。胡同挺复杂的,感觉建得没啥章法,大胡同里还套着小胡同,有些还是死胡同。胡同人家的门口大多种着瓜菜,有些种着花,想起老舍的《养花》,“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大概菜也不容易种,但是丝毫不影响北京人对生活的热爱。其实,胡同的生活环境并不十分好,很多都是低矮破小的,一个大门进去,里面有很多个房间,而且没有卫生间,所以在胡同里见到很多公共卫生间。
(四)吃
来北京前,同事说北京的东西不怎么好吃,但是吃了几天,我感觉还行,大概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对于喜欢面食的我来说,北京有挺多好吃的。有一家饺子连锁店叫馅老满,那里的饺子是我目前吃过最好吃的,皮松软且薄,馅有很多种,而且非常新鲜。北京的饺子都是按两卖的,不像广东可以按个算。北京烤鸭也是有名的菜,我们没去全聚德,没去四季民福,当地的一位黄包车司机介绍了一家实惠又好吃的店,确实不错。
从到北京的第三天起,我们就在一家叫逍遥粉的店里解决早餐问题。这家店宽敞明亮,干净雅致,老板和服务员都很热情,最重要的是东西好吃且不贵,馄饨是我们公认最好吃的,肉馅新鲜,咸淡适中,不像小笼包那样咸,汤里放了紫菜、虾皮、葱,还有其他不知道的调料,最适合吃不得咸的我们。它的蔬香油条也是我没见过的,酥脆松软。茶叶蛋是先生的最爱,每次都要打包几个带走。
稻香村的奶酪面包也不错。
(五)书店
北京的实体书店很多,而且人流量大。到处都可见书店,是纯书店,不像广东,书店还带有小吧台,可以点吃的。在王府井这样旺的地方,新华书店豪气地开在中心地段,上下两层,俨然一个小型商场。各种的博物馆更是多不胜数。京城的文化气息果然不同凡响!
(六)中小学
在老城区,骑或行,穿街走巷,见到好几所学校,它们有个共同点:校门的牌坊古色古香,一看就知道有一定的历史沉淀。比如北京市第二中学,坐落于东城区内务部街15号,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其最早前身是清朝左翼宗学,始建于1724年,至今已有280年的历史。不知道师生穿过那三个门时会不会有穿越的感觉。
(七)素养
北京人的素养挺高的,地铁、公交上,虽然人多,但不吵闹,大家都很安静。大妈大爷说话也是轻轻的,有几次在稻香村(一家特产、熟食店)买东西,熟食区里买东西的人不少,大家都很讲秩序,服务员也没有大声吆喝。即使在公园里,也听不到高声语,广场舞的音乐也柔和一些。
不管是北京本地人,还是北漂,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精神面貌特好。那天去美术馆,因为下雨,叫了一辆滴滴车,司机是一位小伙子,他来北京三年了,刚换了这份工作,他告诉我们车是租公司的,因为在北京上车牌太难了,即使这样,从他的谈话中,依然能感受他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恭王府附近,遇到一位拉黄包车的师傅,他问我们要不要坐车,听到我们说要去吃烤鸭,他实诚地告诉我们不要在景区附近吃,不远处有一家店也挺好吃,还把走的路线指给我们。一路走下来,其实路有点长,要穿过长长的兴华胡同,但是师傅并没有缠着我们,让我们坐车,我们说了声谢谢后,他笑了笑就走开了。想起祥子,刚开始拉车的祥子对生活是充满着希望的。不过,我相信每一位新时代的拉车师傅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因为时代在变,他们不会重蹈祥子的覆辙。
(八)其他
每次听北京人说话总感觉他们的舌头很累,卷来卷去的。还有旧城区的乌鸦很多,至于原因,我们猜测大概和历史上的杀戮和乌鸦的习性有关,具体就不说了,以免文章被锁。
人们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去别人待腻的地方,既然是去别人待腻的地方,那就来一趟city walk,深入城市的内核,感受它的气息。
初次入京,多为皮毛之感,亦是自己的真切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