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五柳先生传》中有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说:难!
年少时对于“温暖且百感交集的历程”这样的句子着迷。这样的语句好像充满了坚韧和不屑,总是认为这样的句子里包含了历经沧桑之后的智慧和怜悯。
当阅读与阅历逐渐多了一些,知晓并了解的故事多了以后。再次看到这样的句子,眼睛会重点落在“百感交集”上徘徊一阵。这句话反复去读,就会知道这样的语言是用命换来的。
“温暖且百感交集的历程”来自余华的一本散文集。这本散文集中收录了余华发表在《读书》杂志上的十三篇阅读随笔。这个标题,余华是这样说的:
“我对这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相比以上这段话,我更喜欢“温暖且百感交集的历程”这样的总结。无论多么复杂的生活,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选择,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余华讲述了一段中间的历程,并且尽量显得不那么残酷。当然还有一个更为文雅的说法是:汲汲而生,汲汲而死。如果嫌弃这八个字过多的话,还可以简化为:汲汲营营,全部概括了。
我们对于历程的着迷,更多的是来自于个人的体验和诉说的渴望。这种过程体验具备独立和私密性。在途中倍觉惊心动魄的风景,可能在别人看来只是“湿湿碎者”。
这两天在阅读中重新学习了一个词语:学生。这个平淡无奇甚至遭人痛恨的词语不是现在才创造的,“学生”这个词语由来已久。到了现代,这个词语代表了某种既定的和结构繁杂的巨大程序。在某一个时刻,一个现代人必定成为学生。这个程序一旦启动运行,则代表了一个人必将进入一个庞杂到复杂的程序中,而这个人的作用只是作为一个字符的存在。你以为自己是一个程序,其实你不过是这个巨大程序中一个字符。
如果翻查曾经是这个程序的源代码之一孔丘先生所言: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先进第十一》)则“学生”这个名词所具备的含义其实是来源一个动词:学习如何生。如果照此理解,源代码的设定是没有错的,那么学生这个程序在何时出了错?而且错误又被兼容了呢?
如果按照一个动词的结构去理解“学生”这个词语,那么“温暖且百感交集的历程”就是这个动词所具备的内容了。
在百感交集的前面一定要加上“温暖”两个字才会让“学习如何生”显得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