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维泽的一首情绪饱满,为抑郁症患者而作的《你终究不爱这世界》就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把抑郁症这个略微沉重的话题搬上舞台,还直白描述抑郁症患者内心中的“小确丧”,不意外得打翻在场听众心中的五味杂瓶。
“现实躲不开成见,
直到生活杀死一切,
你也不再眷恋。
但我希望你开始习惯明天。”
当他嘶吼的唱到大家都有一点点可怜的时候差点泪崩。感同深受过,却也无法改变现状。
曾经一个朋友,很漂亮,学习成绩也很好,对自己要求严格。却在一次考试退步之后的课堂上发疯一般逃走,之后便听说她得了抑郁症。
在五六年前的农村,抑郁症与精神病是相同的,一时间,流言四起。家人打骂她不争气,村里人指指点点,甚至连她都认为自己脑子出了状况。不堪重负的她最终选择解脱。
抑郁如看不见的手,一点点地把她的灵魂从身体里抽空。那几年,或许她心里一直下着雨,却无人可以真的理解,无人可递伞。
面对抑郁,有些人坚持抗争,挺过来的他们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因为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既然不甘心死,那就义无反顾去生活,最坏不过死亡,连死亡都不怕的他们,又有何畏惧?
而更多的人,却倒在了黎明前的黑夜……留给世间唏嘘与思索。
我们中的大多数,或是顺境或是落魄,有烦恼萦绕于心,但总还可以排解,日子过得四平八稳,生活时不时洒落些淡淡的幸福。
世上还有这样一些人,或是由于无从选择的际遇,或是由于如肤色一样根植于他们体内的顽固基因,受困于敏感,脆弱,孤独。他们被忧郁困扰时幕天席地的黑暗与无助,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上帝咬掉一口的苹果,可能身处抑郁的人相较其他人更加芬芳,所以被上帝多咬了一口。
天才忧郁吗?当然不是。但忧郁症人群中的天才比例,确实远远高于正常人群,也是不争的事实。安东尼·斯托尔在《丘吉尔的黑狗》中提到:“想象源自于不满,而最具有创意的人往往就是最不安于现状的人,有些人的内在矛盾,促使了他们成就了丰功伟业。当忧郁来袭时,整个人陷入忧郁的谷底,在尚未错乱到无可救药之前,病人非得强迫自己活动,不让自己有片刻休息和放松,如此一来,反而成就了大部分人所无法完成的大事。”丘吉尔便是这样的典型。
有人说抑郁症像影子,跟上了就甩不掉,越是身处黑暗就越容易被它笼罩、吞噬。所以,人们厌恶它、畏惧它、以它为耻,尽可能的选择避而不谈,生怕沾染上。只是越这样,却越容易带来反效果。
要知道,堕落乃为必须。我们必然经历贪欲,必然去追逐财富,体验恶心,陷入绝望的深渊,并由此学会抵御。学会热爱这个世界,不再以某种欲愿与臆想出来的世界、某种虚构的完善的幻想来与之比拟。学会接受这个世界本来面目,热爱它,以归属它而心存欣喜。
希望你深爱这个世界,对别人,也对自己。
而对于身处忧郁的人们,则心怀一万分的感同身受,真诚的希望:即使伴有忧郁,也要好好的生活。
如果痛苦的话,就不要去努力了。只要看得到明天的太阳,等待机会爬出那深渊,去感受光芒。即便还处在黑暗,请你一定不要放弃生的希望,坚持每一个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