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经历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整整半年时间,在纠结、自责、悲伤的负面情绪中度过。拯救我脱离苦海的,是在自我探索中发现的一条真理——只有自己才能完全为自己负责。学历、知识、金钱、名誉、物质,无法靠父母得到,也无法靠婚姻得到。一切自我需求只能借由自我完成。套用周冲的一句话就是——你不能依靠任何人得到充实、快乐与自我救赎。
个人认为易仁永澄老师的“积极主动”的观点和“自我负责”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皆强调面对环境,跳出小我,冷静分析内外环境,及造成当前情况的原因,然后选择最符合自身利益、最有利于解决当前矛盾的方法应对。“积极主动”“自我负责”是面对困境,在意识上扭转“受害者”认同,重拾自我力量的第一步。
因个人情绪不稳定,自我重建期间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做情绪方面的工作。易仁永澄老师讲了“缺乏分身能力会导致三大问题——责备别人、愤怒、自责”,我想从情绪角度谈谈这个问题,好佐证易仁永澄老师的观点,也算梳理一下自己对情绪管理的认识。
情绪ABC理论认为激发事件让个体产生认知和评价,个体在评价的基础上做出行为反应。激发事件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的间接原因,个体对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主要原因。错误理念导致错误的情绪与行为反应。所以行为改变的关键在于理念重塑。
James J. Gross在《情绪调节手册》中,将ABC理论做了更详尽的阐述。他建立的情绪情态模型为:
根据情绪情态模型,他给出的情绪调节建议为:
情境选择: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环境。比如想戒烟,就可以选择和不抽烟的人在一起,尽量避免和抽烟的人在一起。
情境修正:你必须和抽烟的人在一起,环境无法选择,这时可以修正环境,比如提议和抽烟人士去打篮球等等。
注意分配:抽烟人士不打篮球,也不踢足球,总之是窝里死,那你就转移注意力,比如嚼个口香糖,慢慢嚼,细细品味口香糖。
认知改变:抽烟不利于健康,我死得早,孤儿寡母咋过呀?花花世界,我还没活够·······
反应调整:手贱还是拿起了一根烟腾云驾雾,抽完开始后悔、自责,为了缓解压力,于是你又拿起了一根烟········吃药、运动、放松、酒精都可以缓解,作者建议正确发泄情绪。我的常用做法是写日记。(为毛感觉有点刹不住笔了)
按照作者的提议,那么解决情绪问题,最起码会有五种以上的方法。那么下次做自我觉察表就可以有五个思考问题的角度了。
从自我实践来看,常用方法还是重新评价---归因。
比如易仁永澄老师举的栗子—因错过早班车懊恼一整天。归因时,会想事情发生的所有可能性:公交车比较高,司机有视野盲区,司机真的看到我了吗?即使司机看到了我,我追车是否引起司机大脑反应?要知道,我们经常上课会走神,看到不一定会反应到。再假使司机看到了我,也意识到我在追车,那么会不会司机已经为多个这样的“我”停车了,他已经无法再为下一个追赶车的人停车了,毕竟他们也是卡着点来的么。
再比如因为一件事情的失败,就认为自己有问题,整个人生有问题。事情失败,主客观原因是什么?要客观评价,不要把失败的要素全部归结于自己的人品与能力问题,再者即使能力有问题,也是可以改善提高的。
再追问一下自己的评价路径:我接受到的信息是否是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否全部真实?因此信息,我做出的判断是否客观、真实?是否带有个人情绪与偏见?别人和我持不同意见,我不同意的论据是什么?是否占得住脚?如果我提不出论据反对不同意见,我只能无条件同意。这样评价才能尽量客观、真实、全面。
关于老师的“分身术”,我也在无意识地使用,比如我生气了,我知道自己在生气,然后就生气这件事本身,问自己我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就自己的需求,分析来源是什么,怎么来满足来源?我觉得自己最多能用到三层分身术。那么怎么有意识地锻炼分身能力?分身能力不断扩充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在每层分身上提取更多的经验值,从而加速自己的成长?很期待易仁永澄老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