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经常会不自觉的陷入这样的困境,职场人主观认为上级不喜欢自己,所以,工作消极怠工,交代的任务应付了事而且总是出错,时间长了,上级给予的批评多了,自己也就觉得是印证了预言,上级真的不认可自己。学生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的方法或者概念不清等原因,认为学不会某科目,进而干脆行动上放弃,最后,此科目真的一直没有学会,也验证了最初的预言。
以上的情况,在心理学被称作为“自证预言”?“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何,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最后使这个判断从预言变成了现实。
先入为主的判断可以是积极的也可是消极的,所以,自证预言又分为积极的自证预言和消极的自证预言。积极的预言实现了,当然皆大欢喜,如坚信自己可以考上大学,最终通过努力,实现了最终的梦想;
而消极的预言,由于消极的暗示,对行动产生影响,最终居然就像最初预言的那样,实现了消极的预言,如高考前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差,没有提高的希望,所以采取消极的准备,把精力放在其他科目上,由于对于英语学习投入的时间少,所以,造成英语没有明显提高,最后,实现了当初的预言。
人们可以任凭消极暗示对于行动的影响,也可以通过思考对于消极暗示进行反抗,如老师通过一次的考试成绩分出出好班和差班,而不幸被分到差班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虽然此次分到差班,但是,并不代表永远学不好,经过调整学习方法,自己的学习成绩又上去了,并没有实现消极的预言,这时就不是自证预言了,它就叫做“自毁预言”了。
“自毁预言”(self-defeating prophecy)是指因为人们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不是被动地接受预言信息的影响和主导,而是将预言信息变成了影响具体情境的新因素,从而改变了事态的发展过程,最终导致预言失败。
可见,人类是可以想办法去避免消极自证预言实现的。
自证预言产生的机理
自证预言并非是解不开的魔咒,自证预言的产生是由于人的信念对于认知和行动具有指导作用,认知和行动又对事态发展产生了实际影响,最终促成了预言的实现。
如果没有意识到陷入自证预言中或者主动使用消极的自证预言,会让自己的生活被控制而不是主动的生活。
如何破除自证预言的魔咒?
行动前或遇到新概念时,避免先入为主的判断
自证预言的定义中说明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何......”,所以行动前或遇到新概念要判断时,首先要尽可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正确的概念。这是正确思考的前提,如别人说自己学不会某个学科,自己不是去暗示自己真的不行,而是想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有改进的地方。
正确的逻辑思考
掌握了正确的逻辑思考后,把存在逻辑错误的自证预言看清和识破,不被预言所左右,如“上级不重视、不提拔就不认真工作”逻辑上是错误的,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工作应该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如果获得领导的认可更好,自己越努力工作获得的正向反馈的可能性就越高。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由于人类拥有追求确定性和避免痛苦的天性,所以,人们在自证预言时倾向选择消极的自证预言,因为如果是积极的自证预言,没有实现预言,自身会认为被打击了,从而感到痛苦,所以,人们不自觉的为了逃离这种痛苦而选择消极的自证预言,如老师说我学习不好,那我就是学不好,可以找到学不好的借口和确定感,不用去承担说了要学好最终却没学好的痛苦和不确定感。
认识到人对于确定感追求的天性后,自觉思考不确定性是永远存在的,比起获得知识来说,可能获得的痛苦就算不上什么了。
假装认为自己能行
合理利用积极的自证预言,如学习一项技能前,先是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自己可以学会此项技能,所以,就通过不断的努力去实现设定的预测。
参考资料:
1、自证预言”的是与非
2、自证预言 | 我为什么忍不住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