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我来到孩子跟前,郑重其事地跟他说了句对不起。
孩子有些吃惊,他说:妈妈,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我说:妈妈刚看了一本书,想起以前对你的所作所为,特别像跟你道歉。
孩子听后,紧张的表情轻松下来,安慰我说:妈妈,没事儿,我们不是好好的嘛。
虽然他说没事儿,但是,我知道,对于很多事,我确实应该好好反思自己。
比如,关于独立。
以为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我特别害怕孩子长大后无法适应社会,所以一直在刻意培养他独立的性格。我逼迫着他自己一个人下楼,不管楼道里黑漆漆的,也不管他一遍遍哀求说他害怕,让我陪他。我训练他一个人上街买东西,只告诉了他交通规则,全然不顾路上车水马龙的喧嚣给他带来的恐惧。这就是我所谓的独立,其实都错了。
书上说,独立的基础是依恋,有了依恋带来的安全感,独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想要孩子独立,需要我们先给孩子提供依恋。就好像,种下一棵树苗,给他提供充足的养料水分和阳光,成材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比如,关于奖励。
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我会用玩游戏、买玩具、去游乐场等进行奖励。当时以为自己很高明,为了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设计了一整套的成长体系。殊不知,这些外在的诱惑,不仅不会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还会削弱孩子的学习动机。
真正的学习动机,是从内到外形成的。书中说,孩子愿意主动学习,其必须具备4种特质: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统一协调的思维、吸取教训的能力以及和老师的和谐关系。健康的依恋能让这四种特质得到提升。通过跟孩子亲近,给孩子树立榜样,成为孩子的航标,激励孩子向外探索的勇气、不断学习的动力。
比如,关于教养技巧。
我知道教养需要技巧,所以不断的学习教育的技巧,解决好孩子的行为问题。做事拖拉,就买闹钟;写作业不知道检查,就讲道理或者扣分;孩子不愿意起床就狂吼,让他惊醒。因为这,换了很多方法,但是每个方法撑了没几天就作罢,不得不寻找新的教养技巧。
其实,本末倒置了。最重要的不是教养技巧,而是关系。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看见孩子的每一个心理需求,回应他的每一个依赖渴求,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就像书中说的:有回应,就有光;无回应,即绝境。
我很感谢孩子的宽容,也很庆幸,这个时候看到这本书,我知道,一切还不晚,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