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的感动和较劲,是从食物开始的。
周六晚上回家已经6点多,一天没吃东西,饥肠辘辘。妈妈他们刚吃完饭。
刚进门,妈妈说:给你烧一碗小白菜。不由分说,闪电进厨房,砧板上一捆新鲜的小白菜在刀下麻利等待下锅。我嫌大动干戈地麻烦,嘀咕着掀开锅盖,一碗清蒸鲤鱼正闷热在锅里。
间隙刷了一下微信,延时看到刚刚回家路上,妈妈发的消息:“炒一碗小白菜,迎闺女!” 孩子般亢奋。
等不及热菜出锅,无所谓有菜没菜,先吃上了。
吃着吃着,心里起来一股无名的倔强。老实说,出来工作学习那么多年,独自张罗惯了,如今周末饭来张口备受母亲关注的日子真是暗自别扭。非常不给妈妈面子,小白菜一口没吃。心想,你看,我不也不爱吃,以后别围着女儿转了,白折腾。
虽然其实,我那会儿是饿极了,饭食粘口便是口水三千,胃口好的很。
好像暗暗在和母亲较劲,和她对我无孔不入的关注较劲。我希望她知道有一些关注,是儿女并不需要的。我希望她把注意力从女儿身上挪开一些,多一些对自己生活需求的关注。对一个人有多关注,就有多依赖。
这样的心理戏,这样外人察觉不到的较劲,是最近我处理和母亲的关系里常常碰到的。好像是我决绝的独立告白,我对中国式母爱的“拨乱反正”。我希望即便我不在她身边,她也可以自处愉快,而不是把女儿当成她精神寄托的全部。
当然,心里戏都是无事生非。在初冬的寒冷中,身体和胃,都需要温暖。
在初冬夜里有热菜迎门,有母亲热情真挚的喂食,是我能体会的最质朴温暖的关怀。这里的浪漫感受,丝毫不亚于看着真诚的追求者紧张地张罗一次简单的约会,抢单买一瓶最普通不过的饮料。他们希望和你产生联结,而喂食是最质朴直白的告白。
这会儿半夜我啃完两个面包,心里想的满是食物的记忆,油亮亮的。
刚毕业的时候,三个小伙伴和一只猫在一起搭伙过北漂生活;后来三个因工作结缘的小伙伴在一起搭伙过日子;在离开北京之前,又是三个小伙伴和一只猫在一起搭伙过日子。所有美好记忆里,食物都是出彩的部分,记得那些采购食物的兴奋,食物开锅的油光淋淋,以及上面承载的心满意足。
而今好久没有开火了,食物递上来时的那种举手投足间的“温饱意义”无法满足,幸福感缺失了一块。
感谢妈妈用食物温暖我。
愿一直有一个人,有一些人,一起用食物温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