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全实景拍摄,向我们展示一件件残缺破碎的文物经过技术人员一天天一年年的坚持修复,直到完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全过程。
电影开始左一扇右一扇古老的门渐次打开,跟随镜头,弯转狭窄的小巷,斑驳陆离的墙,坑坑洼洼的地面,渐渐地进入一种历史厚重感里。工人们迎着朝阳打卡,开始一天的工作,几个专注修复文物的近镜头后,关上一道一道门,工人们踏着夕阳下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曾经青涩的少年只存在于照片里,如今已是满头华发,面对镜头,感慨时光易逝,转眼就到了退休的年纪。
因为专精这一项技艺,如果需要他留下来,他说:一定会的!演员也即工作人员皆本色出演,没有华丽丽的台词,没有煽情的音乐,没有夸张的特效,没有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只有不断重复的工作状态和简单的生活画面,春夏秋冬,时光老去,人员更替,传承不变,始终坚守。
电影里,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坐的住,这项工作是磨练人的耐性的,一定要坐的住!
有一次,我在感慨这段时间思维贫乏,脑筋总短路,举笔半天不知写啥,真是冷板凳难坐。小儿一本正经地敲着桌子说:"浮躁!"我"扑哧"笑出了声,转眼却看到一脸严肃的小儿目光如炬地看着我。我立即意识到他不仅仅是模仿,也是看出了我想要放弃写作的本质。
这两个直击心灵的字从一个孩子嘴里说出来比从一个长者嘴里说出来更具震撼力,我当时真有点羞的无地自容的感觉。他说的没错,我太浮躁,没有沉下心来做事的信心与决心,看到别人在各个领域里驾轻就熟,信手拈来,总以为那是件容易的事,全然不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只看到别人成功后光鲜亮丽的一面,看不到别人为此付出的汗水与辛苦。写作才刚开始,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否则就沮丧难过想放弃。
电影里那些工作人员为修复文物一坐就是半天,一丝不苟,全心投入,连拍摄人员跟他们拉话,有时都不理,为微小的一处破损绞尽脑汁,尝试各种方法,稍有不满就完全重来,绝不凑合将就。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匠人精神。
几十年重复着一件事情,那些文物都是静止的,不能交流,不能改变,该是单调乏味的吧?但他们说修复成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是和最初的创造者最完美的心灵对话,因为这些都是有生命的东西,它承载了原作者的心思,倾注的情感,今人要做的就是穿越时空,拂去历史的尘埃,与作者进行一次完美的交流,把他们的思想与智慧再次展现给世人。
我想他们是做到了。
电影里还有一个镜头反复出现:各个角度的天空。
相对于广阔无边的天空,故宫文物修复院的天地真的是太小了:一排低矮的平房,浸满岁月的沧桑,墙破了,地塌了,几只困在笼子里的鸟,一群被主人抛弃的流浪猫,他们和它们都被困囿于这一方小天地里。天空很蓝,植物翠绿,鸟和猫活泼灵动,这一切又是那么的生机勃勃,意犹未尽。
一个已不太年轻的人对着镜头说:"这里和自己当初想象的差太远了,故宫么,帝王家,肯定得高大上呀,来了才知道条件还很简陋,许多修复都得靠手工、人工,自己在巷子里徘徊很久,可每次走到门口就又折回来了,现在看来,选择留下来是对的。"他没说为什么,但我想我是理解的。
跨出文物修复院的门槛,也许天空很广阔,一画成名也是有可能的,但那离自己的初衷越来越远了。
人不能只活在当下,还得有诗和远方,有内心坚守的东西。
此前,我因为意识到自己的写作水平跟不上爱好的程度,便想通过认认真真的学习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提高说话、写作的水平,最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格修为,拓宽视野,豁达胸襟。
然而那次课程却大讲怎么运营自己的公众号,这与我的初衷大相径庭。我感觉我才刚刚学走路,老师却已经要我们跑起来了。就我这样的写作水平、思想水平去开公众号是要贻笑大方又误人子弟的,读者若是具有辨别力的智者,以后不会再关注我,若不是,则有可能被带沟里。
我觉得所谓"公众号"就不是写给你个人看的,就不能只从个人喜好为出发点,最起码得是三观正的文章,才对得起受众,对得起社会。
曾看过一篇文章叫《亲爱的,别再穿便宜货啦!》文章说退而求其次的消费都是浪费,因为"廉价的总是很快被抛弃"这话错吗?可能不算错,我们对待昂贵的东西的确会高看会小心,那也不代表便宜的东西就不值得珍惜。
这个观点还给人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要知道这个社会不是每个人都已过上随心所欲买买买的生活,还有许多从早到晚辛辛苦苦工作却换不来富足生活的人,你叫他们也不将就?
这么浮夸的观点传播下去,只能误导一些不懂生活之艰辛的人更加浮躁。爱慕虚荣的啃老族就是一个例证。
维持生存是首要的,其次才是更好的生活。
个人认为穿着上便宜点将就点没什么,只要做事不将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不将就,他仍然是个不"便宜"的人。除非看他的人是个"只重衣衫不重人"的人。
有点扯远了,我的意思是我喜欢读书写字,我就应该踏踏实实学习、勤勤恳恳练习,坚守初衷,不忘初心,而不要去想着那些急功近利的东西。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一位老工人面对镜头喜滋滋地说:"马上可能还有三个年轻人要来。"他的眼神充满希望的光彩,他看到了传承与坚守的力量!唯有这样,传统才不会被遗忘,被取代,被束之高阁,被淹没在社会的洪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