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楼磨刀喻 昔有一人,贫穷困苦,为王作事。日月经久,身体羸瘦。王见怜愍,赐一死驼。贫人得已,即便剥皮,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于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来下而剥。如是数数往来磨刀,后转劳苦,惮不能数上,悬驼上楼,就石磨刀。深为众人之所嗤笑。犹如愚人毁破禁戒,多取钱财,以用修福,望得生天。 如悬驼上楼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常规来说,就石磨刀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一把刀轻轻松松地拎起来就走,这个人才“如是数数往来磨刀”,终于累到几乎上不了楼,这才想到把刀、磨刀石和骆驼放到一处,按说这样想一点毛病没有,可他没有把磨刀石拿下来,却费劲巴拉地“悬驼上楼,就石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他只按惯常思路行事,把刀拿到磨刀石跟前,没想到本来可以变通一下以石就刀。解决问题不只有一种办法,而我们却常常拘泥于过去的老路。用毁破禁戒多取钱财来修福,期望修成正果,这也是一件“用功甚多,所得甚少”的事情,甚至于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悬驼上楼”,想想很有趣,细想想有些汗颜,在这些“悬驼上楼”的人群中,难道没有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背负着许多我们认为应该承担的事情,艰难地上楼,放下会怎样呢?
乘船失釪喻 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釪,堕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 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后当取之。”行经二月,到师子诸国, 见一河水,便入其中,觅本失釪。诸人问言:“欲何所作?”答 言:“我先失釪,今欲觅取。”问言:“于何处失?”答言:“初 入海失。”又复问言:“失经几时?”言:“失来二月。”问言:“失来二月,云何此觅?”答言:“我失釪时,画水作记。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又复问言:“水则不别。汝昔失时,乃在于彼;今在此觅,何由可得?”尔时众人无不大笑。亦如外道,不修正行,相似善中,横计苦因,以求解 脱,状如愚人,失釪于彼,而于此觅。
乘船失釪,画水而记,感觉有点无可厚非,就象有人埋藏宝藏,记住周遭的环境,好推算出准确的埋藏地点,可这人却在船走了两个月以后的另一个国家的河中,期望可以找到他的釪,因为他看环境似曾相识,时间地点大环境已经改变,他却视而不见,固执地认为“本所画水,与此无异”,他当然找不到他丢失的釪,同样,不按照正确的修行方法修行,只看着大差不离似是而非,就不管不顾闷头行走,也一定修不成正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是所有人都懂得的道理,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认自己选错了路,有人说,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岂不知,沿着错误的道路走,永远到不了想去的地界。
人说王纵暴喻 昔有一人,说王过罪,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政无理。” 王闻是语,即大瞋恚,竟不究悉谁作此语,信旁佞人,捉一 贤臣,仰使剥脊,取百两肉。有人证明此无是语,王心便 悔,索千两肉,用为补脊。夜中呻唤,甚大苦恼。王闻其声, 问言:“何以苦恼?取汝百两,十倍与汝,意不足耶?何故苦恼?”旁人答言:“大王,如截子头,虽得千头,不免子死。虽 十倍得肉,不免苦痛。”愚人亦尔,不畏后世,贪得现乐,苦切众生,调发百 姓,多得财物,望得灭罪,而得福报。譬如彼王,剥人之脊, 取人之肉,以余肉补,望使不痛,无有是处。
伤害已经造成,十倍补偿不免苦痛;大错已经铸成,千倍补偿无可挽回。可知“大瞋恚”之下人会丧失理智,不辨佞人,不识贤臣,仓促做出决定,剥脊取肉,冷静下来又悔之不及,却用自以为是的方法进行补偿,根本无关痛痒于事无补。刚刚在电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一个暴怒的母亲在教室门口对孩子大打出手,且不说万一打坏了会怎样悔之不及,单说那扭曲的脸、恶毒的语言、挥出去的手对孩子的身心是怎样的伤害,单说这深爱孩子的母亲在这一切过后怎样“索千两肉,用为补脊”。话在嘴边停三秒,给自己一个不怒的理由,事到临头须谨慎,宜于两可莫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