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在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通过多种举措和活动,有效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做法和成效:
一、强化宣传教育,凝聚思想共识
一是宣传阵地建设,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向干部群众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全面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如,社区通过周一“三结合”、中心课堂、入户走访等契机,广泛传播党的民族政策,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每一个干部群众心灵深处。二是多样化宣传方式,社区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和党的民族政策。线上通过居民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及时发布信息;线下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民族团结一家亲”、“党旗映天山”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二、创新活动形式,增进民族情感
一是特色文化活动,社区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如民族文艺演出、民俗文化体验等,让各族群众在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社区今年开展端午节活动,邀请居民群众一起包粽子、玩游戏,通过互动就是将各民族元素融入传统工艺中,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繁荣与和谐。二是节日庆典与慰问,社区在重要节日期间举办各类庆祝活动,如“迎新春 写春联”等,同时开展节日慰问,让各族群众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民族间的了解和友谊,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关注民生福祉,促进民族团结
一是解决民生问题,社区以辖区各民族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为民服务方式。针对电动车充电难等问题,社区积极统筹协调建设充电桩等设施,有效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这些举措不仅让辖区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也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二是优化公共服务,社区整合辖区内的文体资源和社会组织力量,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如,社区建立图书室,为群众提供图书借阅、数字读物阅览、文化活动等多种服务,进一步拓展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平台。
四、强化基层治理,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网格化管理,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楼栋、每一户家庭。通过网格党员“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亮责任”,全力以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提升辖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共治共享,社区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础治理机制,切实解决各族群众的“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通过构建各民族区域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积极排查调处影响民族关系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切实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
乡镇在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创新活动形式、关注民生福祉以及强化基层治理等措施,有效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供稿人李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