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行文没有主题,谨以此记录生活里一些碎片感悟和思考。
断断续续地把《五百年来谁著史》看完,韩毓海先生从一个有别于我们所学历史的角度呈现了1500年来的中国和世界的互动,偶然加在一起构成的必然,然后我们的今天的历史解读法给我们呈现出一切解释不了的几乎都会是“历史的必然”。
这种营造出来的神秘感很容易让人觉得历史,只要是我们未曾亲历过的生活都变得遥不可及,所有的解释都是来自史学家加入个人经验和认识后的历史,也许这世上并不存在绝对客观的史学研究,我们只能从撰写历史的人的笔端找寻我们前辈生存的境遇,那些真真切切的生活原型。
世界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发展下来,究竟什么是普遍的发展规律?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很多对历史事件的别样认识是很具有颠覆性,工业革命、鸦片战争……无从考证,也无需考证,因为历史的解释就是加入了历史编撰者自身认识和感受的说辞。
这本书的价值于读者而言,更多的是历史神秘感的落幕,让历史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发生,独独立立地认识和解说,仅为自己的思考而已,没有所谓的权威,有的只应该是读文字者自己深思熟虑后对世界,对自己生活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的另外感触就是应该站在我们自己传统的立场上来审视西方文明,找到自己生活的根基,才可以镇定自若地正视另一种文明。我们不需要卑怯,也不要狂妄,不带色彩地看待我们生活的周遭,看待今天的中国和世界。
就像TED演讲里一位西方学者所呼吁的,让西方世界摆脱自我中心论来了解一个异于西方文明的另一种东方文明。我们自己也应该要有这样的见识和胸怀。不要在西方世界抛过来的现代化这个带有隐性金钱评判文明优劣的标准语境里迷失,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标准,而不是潜意识里对这种西方标准的顺从和践行。否则,在物质文明大加发展的同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