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秋天的雨总是在不经意间落下,转眼又是一年教师节。每当说到自己的恩师,多数人都会借用李商隐在《无题》中那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自己的感恩。而我则想在那些定格的回忆里,找寻恩师的身影,也回味一下当年的自己。
01.刘老师
我的小学是在农村的一所民办小学校里度过的。六间坐北朝南的砖瓦房被中间的三面山墙隔成四间,东头和西头的两大间是教室,中间的两小间是老师们生活和办公的地方。
那时的印象里,学校是神圣的、老师是严厉的,而刘老师便是其中最严厉的一位。
刘老师很胖,年龄和母亲相仿,不大的眼睛点缀在辽阔的脸上,淘气的孩子们私下叫她“刘胖子”,“刘胖子”的严厉是出了名的。
记得三年级的一个下午,“刘胖子”像往常一样站在讲台上,手里翻阅着上午的数学测试卷。我依然是第一个被叫上去领回自己卷子的人,刚走到她面前,“让我打你一耳巴子,”没等反应过来,魔掌已经有力地打在我稚嫩的脸上,“知道为什么打你了吗?”另一只魔掌把卷子上打着一个红色叉叉的那面递到我面前。
当时的我,脑子一片空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呆呆地坐着。等回过神来,仔细检查卷子上那个红色叉叉标记的地方,原来是算式里乘数和被乘数的顺序写反了。怯怯的看了一眼“刘胖子”,终于知道这个耳巴子是为什么挨的了。
不知过了多久,跟父亲提起那个耳巴子的时候,父亲先是若有所思,伸手紧紧抱住我,然后语重心长地说:“老师打你,是看得起你;等什么时候老师不愿打你了,也就放弃你,不管你了”。
02.陈老师
到了中学,由于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全班的男生女生分别住在两间堆满了高低床的宿舍里,男生宿舍的对面是班主任陈老师的“家”,两排房子中间的空地上横向排列着三排教室。
陈老师总是一身笔挺的小西装,脑后梳着麻花辫,一对近似圆形的眼镜片几乎盖住了半张脸,一口带着浓郁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讲起政治课来最是好听。一节课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讲课,后半部分大家拿着课本围坐在陈老师家门口的台阶上背诵,陈老师坐在正门口的台阶上批改作业。间隙,陈老师扶正眼镜框,环视一周,像是草原上的牧羊人熟络地检查自己的每一只羔羊。
03.贾老师
贾老师是我大学时的专业课老师,只代了一学期的课。
每次上课铃一响,贾老师准时开始点名,然后开始讲课。二十多分钟后,课本上的内容讲完了,便进入了心灵鸡汤的环节,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励志环节。
贾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西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自习室里凌晨两点都灯火通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
终于,我们这群学生要离开学校毕业了,最后一堂课,贾老师几度欲言又止,最后只给我们说了一句话,“可怕的不是我们不够优秀,而是比我们优秀很多的人都还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