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寿司15元,好贵哦!女儿说。
两个寿司,15元,有钱真好!妈妈说。
书店边的澳门寿司店门口,妈妈跟女儿的对话。
另外一次去甜品屋。
一个汉堡这么大的脏脏包18块钱,真贵!女儿说。
这个小脏脏包,18块,有钱真好!妈妈说。
还是一个事件,还是一种思维,没有变化。
某天,妈妈特意带女儿去了一家饰品店,买了一个80块钱的发夹。
哇,真漂亮!妈妈说。
多少钱?女儿问。
80,有钱真好,关键是我喜欢。妈妈回答。
有钱真好,女儿笑着对妈妈说,她好像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妈妈很高兴,女儿终于开窍了。
从心理角度分析:
“好贵”它反映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
“有钱真好”它反映的是购物的一种体验与感受。
购物是为了满足,显然,有“好贵”心理的人,也花了钱但并没有满足感受,甚至产生了副作用——心疼那已经花出去的钱。
“有钱真好”不同,“真好”是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上,那么怎么才能有钱,最早的财商教育就可以顺其自然地开始了。
从行为角度分析:
“真贵”,那么下次,她可能会不买,或少买。
“有钱真好”,她想的就是如何才能有钱,从思维上来说,存在巨大差异。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能买得起她想要的东西,改变不妨从思维开始,教育不妨从语言着手。
不要怕跟孩子谈钱,教她如何正确地获得与使用钱财才是关键。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这个“道”和“度”不是那么好把握的,从小开始磨练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