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往往遭到父母的埋怨和责骂。原因是没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严重者还要被父母非打即骂。于是制定更严格规定,采取种种严厉措施,千方百计强迫孩子按照自己规定做事,不准有半点走样。父母的这种“纪律”教育,看似为了孩子进步成长,往往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孩子。教育不得法,生气上火无结果。
其实,强制孩子遵守自己定的纪律,不如科学培养孩子的自律。
自律是一个人难得的美德。我想,一个人有了这种美德定能受益终生。不该做的事情,无论有多大的诱惑力都诱惑不了,不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定能克服困难去最大限度的做好。作为孩子,自律能够帮助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到底的。
一、怎么理解自律。自律就是遵循法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自我约束。一个不能自律的人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人,言行充分自由的人,因为缺乏自律,没有自我约束,可能不分场合,不分对象,想说什么话,即使不应该说也要说,不应该做也要做,不管别人的感受如何,只要自己满意就行。
一个人是否有自律意识,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当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与他人在生活中有了更多接触的时候,人们不禁有了评价。如某某孩子真有教养,某某孩子简直不懂事、没礼貌,等等。有的孩子做事没底线,如父母说,不要吃零食了,养成吃零食的习惯不利于健康,孩子答应了。可是,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就偷偷地吃零食。这些行为的表现往往是缺乏自律的反应。
能够充分自律的人,容易做到表里如一,不管父母在不在眼前,教室里是否有老师在,都能按照要求去做,能够克服困难做好应做的事情。如果是在工作岗位上,没有领导在场,远离工作纪律,也会自觉主动的做好工作。
自律与自我不同。自律是控制自己不去随意的说和做。自我是为了满足自己需要控制而不住自己要去做。真正有自律的人,是个有修养、有涵养的人,有奉献精神,受人尊敬的人。过于自我的人,就是自私自利的人,损人利己的人,不受欢迎的人。
自律和纪律是有异同的。其相同点在于都有约束的意思。不同点在于,自律是自己对自己而言,纪律是带有共性的对于群体而言的包括领导在内的一种约束。纪律带有群体性、客观性和公平性,纪律带有强制性。在某种程度上说,纪律带有规定性与相关法律条文一致。当纪律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的时候,就会变成一种自律的思想意识,自律将和纪律很好的融合成为自觉行动。从这一定看,对孩子进行自律培养也有利于将来长大成人以后自觉的遵守法律和公共道德,有利于在工作岗位上形成纪律行为。
自律与自尊和自信有着必然联系。自律是自尊的基础,有自尊的人才有自信。一个人没有自信,哪来的自尊。一个人连自尊都没有了,又怎么谈得上自律?由此看来,自律是培养孩子的教育基础,也是孩子做人做事的基础。一旦这个基础夯实了,孩子将会受益终生。
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和形成自律能力,对于孩子的自主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孩子有了自律,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能够把握得住,不用父母和老师看管。孩子有自律,才有纪律。纪律是自律的外在因素。有纪律意识并自觉遵守纪律的人,才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持续健康发展。没有纪律观念的人,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也是缺乏自律的人。
二、父母的以身作则对孩子产生良好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同样,老师也是学生的榜样。孩子处处都要模仿心中的榜样说话、做事。有的就连说话的语气,做事的风格,走路的姿势都模仿。父母勤奋孩子也勤奋,父母乐于助人为乐,大公无私,孩子也学会了具有大爱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愿意帮助他人。父母懒惰孩子也懒惰,父母愿意投机取巧孩子也能学会投机取巧,这一点作为父母是很难回避和避免的。
作家刘墉在他的《赵小兰的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位老人家在大学认真勤奋学习的故事:
在我念研究所的最后一年,日文课班上突然出现了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太太。当她正襟危坐,挤在一群二三十岁年轻人之间,跟着教授朗读的时候,实在很有意思。起初我以为她只是排遣时间的旁听生,后来看她也紧张兮兮地应付考试,才确定是正式的研究生。她从不缺席,笔记又写得好,所以溜课的人都找她帮忙,我们称她为赵太太,直到毕业,才知道她就是前两天刚就职的,美国交通部副部长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女士。
有一天,老教授对年轻人们说:“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你们可以问问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养的孩子。”
朱木兰女士以两年全勤的纪录,修得了硕士学位。
赵小兰是第一位进入美国内阁的美籍华人。她姊妹六人全都毕业于美国“常青藤”学校。所谓常青藤学校是指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八所大学,全都是美国的一流大学,其中四人毕业于哈佛大学。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来,六个女儿只要在家,一定会出来招呼。她们以非常恭敬的态度为客人奉茶,脸上总是带着真诚的笑容。尤其令你难以相信的是,当赵家宴客时,几个女儿不但不上桌,而且守在客人身后,为大家上菜、斟酒!
赵家的孩子要自己洗衣服、打扫房间。父母的道理很简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年轻人理当自己管自己,受人伺候,很难学会独立!”
每天上闹钟起床,小时候赶校车上学,回家由姐姐带头,自动自觉地念书,而且他们家的六个孩子,还分担家里的琐事。
每天早晨,她们要出去检查游泳池的设备,捞掉水上的脏东西。到了周末,则要整理那占地两英亩的院子,把杂草和蒲公英拔掉。赵小兰十六岁的妹妹,已经负责处理家里的账单以及将圣诞卡的邮寄名单输入电脑,并接听晚上的电话。
母亲说:“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在一家人的共同工作中,更能体会到荣辱与共、同心协力,从而产生共同意识。
他们在晚餐之后极少开电视,父母也以身作则,不在电视前花太多的时间,母亲跟着孩子一起读书,父亲则在家处理未完的公务。
星期天,他们一定全家去做礼拜。午餐后的点心时间,则举行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大伙高谈阔论,每个孩子说出自己新的想法、收获,提出计划,并征询父母的意见。所以当我们惊讶于赵家姐妹的纪律与服从的时候,要知道那是经由亲子之间充分沟通所获得的共识。当她们为家里做事时,不是想到父母命令自己做,而是心里有着使命感。家是一个“共荣圈”,每个成员都这么有向心力,自然会兴旺。
赵家虽然富裕但孩子却多半进公立高中。在外面的花费,不论大小,都要拿收据回家报账。赵小兰念大学时还向政府贷款,靠暑假打工还钱,这不是因为她的父母小气,而是因为要求子女独立、负责,把钱花在当用的地方。
父母对孩子说:“我们虽然俭省,但你们要学东西,绝对不省。只是既然说要学,就有责任学好!”
他们每年安排两次全家旅游,从选择地点、订旅馆房间,乃至吃饭的餐馆,完全由孩子负责,父母都少过问。如此说来,这旅行,不也是一种组织、分工的训练吗?
赵小兰姐妹的成功,与她们的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布什总统对自己的太太芭芭拉说,应该向赵小兰的母亲学学怎么管孩子!
赵小兰说,我的父母总是教导我们姐妹要刻苦努力,就连我们在家的时候,父母也会让我们在房子里和外面的花园里帮忙,所以我们很少有自己闲暇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工作,但是在我们眼中,工作是有趣并且让人感到兴奋的事情。
我的妈妈真的是个伟大的母亲,她不仅很好地照顾丈夫,还有家里的所有女儿,即使在我们家境如此贫寒的时候,生活虽然艰苦,但她总是能想出办法营造如此温暖而无忧无虑的家庭气氛。
孩子的成长来自于父母不仅说到了,要求到了,指导到了,而且父母自己做到了。
三、孩子的自律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父母教育的结果。没有有目的的正确的教育,孩子不可能有真正的自律。反之,孩子的自律来之父母正确的教育。父母在社会、在工作岗位上,要做合格的职员,自觉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克制自己,兢兢业业,积极工作。在家庭,应该夫妻间,父母和孩子之间,邻里之间,应该和睦和谐,相互尊重,要有长幼之分,还要平等相处。父母尊重孩子的正确诉求,孩子要听从父母的教诲。在相互之间影响、明礼、合作、帮助等教育中让孩子受益。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是能够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要有严格的自律精神,才能充分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短处。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就会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作为成长中的孩子就容易忘记学习,不进则退。
因此,应该教育孩子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谦虚做人,努力学习。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地约束自己。无论做事,还是说话,都有一定的准则,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符合社会公德要求,还有应该符合礼仪规范,与人相处,以礼相待,不斤斤计较,允许有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自己的意见存在。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这样,有度量,能包容,也能增强自己的自我控制力,增强自己的内涵。
教育和指导孩子定期的自我反思,帮助自己找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论语•学而》中有一句话,现在仍然有其现实作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是孔子的大弟子。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通过检查、察看和反思等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父母还应该教育孩子,每做完一件事情应该找时间认真的总结一下,反思自己,做得好不好,对不对,以及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等,这样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上了一天课。放学回到家里,需要对一天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一次考试,试卷发到自己手里,看看分数,看看试卷,需要总结。一次班集体活动,结束以后,需要及时进行总结,看看自己有什么收获和体验,在活动中,自己的表现怎么样。与同学相处,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等等,这些都应该经常反思和总结,发现不足,及时改正。
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不等于把孩子“禁锢”起来。自律,不等于不要勇敢,不敢闯。无做论什么事情,都怀有一种胆怯心理,怕前怕后。不能敢字当头,压抑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要勇敢地创新,甚至敢于向专家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自律也不等于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他人。不敢讲自己的观点,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律更不等于不敢反对不良思想和行为。那种高压下的强制性的管教形成的自律意识,那不叫自律,而应该叫做恐惧。怕父母非打即骂,怕做错了事父母不高兴等。怕字当头的自律实在不是自律,这样的教育过程和结果是应该给予反对的。
父母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这样,有利于孩子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还应该经常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孩子从小就正确认识自己对于健康发展是大有好处的。指导孩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越具体越好。在孩子开展自我批评的时候,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不要取笑孩子,不要挖苦孩子,要适时地给予帮助和鼓励,使孩子在看到自己不足批评自己的时候,更看到自己进步和成绩,对自己进步充满信心。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