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风变IDP是在某手账公众号,因为对情景交互式的学习模式感兴趣而报名入群,9.9体验了一把精英思维。所谓情景交互式,也没那么神秘,其实类似于我们在橙光等等网站玩的文字游戏,插图做的比较精美,案例贴合实际,所以更有代入感。我相信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未来的网络教育趋势之一。
没上这个课之前,也并非对未来一头雾水,只是对职场充满了敬畏,毕竟常言道,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是有差别的,每个新人都要接受社会的毒打。之前也零零散散接触过一些个人管理名词和方法论,这个课的优点是很系统地把那些耳熟能详的理论串联起来,比如WWRH目标理论、任务四象限、SMART目标检验、小步快跑、冰山理论等。
由于是社群化的学习,课程跟进比较紧张,再加上“既然是付费购买,就一定要好好体验”的心理,这6天于我而言是很有收获的,至少是把我从“被窝里刷着b站,漫无目的地思考着人生”的状态改变为“认认真真记录下一天的情况并渴望做出改变”。
温水煮青蛙的李瑞、重回职场的全职妈妈小惠、钱多事少不甘心的乖乖女郑桐、开朗爱交际的创业达人杨朗、善解人意又理性的效率大哥景明、默默耕耘磨灭梦想的老黄,还有面冷心热的上级vivian……每一个案例都不尽如我,偏偏每一个案例身上都有我自己的影子,上了这门课的我,确实每天在思考“我是努力过了365天,还是过了365个重复的一天?”看过《和平战士》的人都知道,人除非精神上觉醒,否则一辈子将处于昏睡状态,碌碌无为。大概每个人都需要“当头棒喝”,每个人都需要这觉醒的呼唤,很开心风变又一次把我从昏睡状态唤醒。
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成果:
说到这6天印象最深、给我最多帮助的,有以下几点:
1、凡事问自己一个“why”。这是L2目标管理学习中学到的,其实不仅适用于目标制定,生活中所做的每件事,如果不问“why”,将毫无意义。比如晚上去看电视,我问自己“你为什么要看电视?”,我又回答自己“因为看电视放松的氛围,会告诉我的神经,它不是每天处于逼仄的空间里。而且我还可以趁机陪伴家人,和乐融融。在看电视的时候,我也可以放空自己,想一些事情,学一些哲理,做一些闲事,比如小手工,是很惬意的时光。这样的时光不会太久,工作和任务接踵而至的时候,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我要珍惜。和家人看电视的时间可能不需要太长就能实现以上所有意义,所以我每天只看1-2小时,剧目也会选择家人喜欢的类型。至于自己想看的,就等自己需要时一个人安安静静看吧。”这样一想,看电视一个简单的动作,忽然变得幸福而充实,在停止时我也可以当机立断。
2.时间记录。过去我曾读过《奇特的一生》,也曾像柳比歇夫一样,兢兢业业记录下自己一天的花费,可惜的是我缺乏一些柳比歇夫的真诚和勇气,不敢面对自己对时间的浪费,所以没坚持几天。我也曾用过不少效率清单软件,也因为麻烦放弃了。上完L3的时间管理后,我吸收了景明的时间管理法,那就是把任务糅合进去,按照先统计任务、优先级划分,其次统计时间、划分时间类别,再次在花费时间时灵活安排并结束后做好记录的方式,发现这才是实用的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方式——时间和任务,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钢铁侠”马斯克也做过他的时间管理经验分享访谈,我第一次看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如今再捋一遍,原来他也是这样做的,只不过当时对他的方式只是皮毛的了解,我太自以为是了。
3.任务管理。四象限是每个尝试过任务分类的人都熟知的理论,这是我第一次更深入地了解四个象限的任务应当如何排序,和如何与时间糅合。
4.分享的价值。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保守的时代,任何一个固步自封的人,都将逐渐失去与世界的连结。唯有让自己成为一个强有力、不断输出的网络节点,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才能不断倒逼自己去成长和进步,这是活到20+的感悟之一。希希老师在群里分享的“分享就是让他人看到你的商业价值”则进一步坚定了我的信念,也给出了另外一个思考角度,是的,分享不仅有互助和利他的社会价值,也会因产生商业价值而更有活力,用能力赚钱,也是一种经济思维。
5.解决拖延症。希希提出了“如果+时间/地点+情境,那么+行动”的目标开启话术。其实这个理论还没开始使用,我觉得现在的自己,已经在时间记录和管理中,逐渐意识到拖延的成本有多大,从而不敢拖延了。
6.复盘的重要性。彼时去律所面试,主任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学习?学习是个动词还是名词?“当时还是学生思维的我,回答说”有时候是个动词,有时候是个名词,大多数时候大家会把它看作名词,比如问某人学习好不好?“主任摇摇头说”你看的太浅了,学习其实不是简简单单一个词,是两个动作,学,和习,有时候,习比学还重要的多。“那时我明白”复盘“这个理论,也隐约知道主任说的”习“就是指复盘,但我在生活中是个很少做复盘的人,因为太浪费时间。上到L4杨朗和老黄的对比,才知道复盘与复利效果紧紧相关。
总之,这几天的入门课是很有效果的,希望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可以知行合一,保持觉醒的状态,不断迭代和进步,不负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