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的五楼翻到了这本泛黄的书,书不是特别厚,读起来却有足够的吸引力。或许是因为上一本书《女心理师》,我读完在想这本书其实也挺适合拍成电视剧的,设置成倒叙的剧情,应该会有足够的看点,而且它与现下的电视剧套路都不一样。这本书打动我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柳子涵和黄莺儿的友情;二是宁智桐给黄莺儿做手术;三是最后游蓝达的母亲居然就是黄莺儿,这个有点意外,但是后来细细一想却也是情理之中。不知是不是我太投入,一开始我还觉得这个游蓝达可能和柳子涵和她讲的故事有关联,后来就没有过多的注意,只倾心于小说内容。读到最后才恍然明白真的有关系。
柳子涵和黄莺儿的友情对于她们应该说是非常珍贵的,过了那么多年都没有将彼此遗忘,正如小时中的原话:“有些人和我们的青春烙在一起了,永不磨灭。”然而生命中会遇到那么多的人,太多太多都会在时间的洗涤下彼此相忘于江湖。但是她们没有,我想小说最后那个改名叫“瑰拉”的黄莺儿一定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女儿游蓝达把柳子涵带到自己的店里吃饭,才会倾尽自己店里所有的中国食物,把它们都给对故国食物非常想念的旧友。可能这些是那个时候的黄莺儿能为自己过去珍贵友谊的最好表达。小说中自己其实和柳子涵挺像的,如果朋友有难只要你说,便一定会相助。比如小说中黄莺儿因为和宁智桐谈恋爱而没有多少接生记录,柳子涵就把自己的接生记录送给了她。还有后面黄莺儿的流产手术,只要黄莺儿告诉柳子涵,她便会越过千山万水去帮她把那个出现在错误时间的孩子悄无声息的拿掉。但是黄莺儿还是没有对柳子涵彻底的坦诚相见,她不想在朋友的眼中有那么大的缺陷。我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自己的有些事情不想全部让自己的朋友知道,感觉如果朋友知道了自己有这种事情了就会拉低自己在朋友那里的形象,所以宁愿自己一个人闷闷消化,想要在朋友面前维持一个和以前一样的印象。并不是说不把对方当成真正的朋友,而是太在乎自己在朋友眼里的形象,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吧。
我看到宁智桐给黄莺儿做手术的时候,真的全身汗毛都竖起来了,简直太不敢想象了,读到那里的那天晚上,在从图书馆回去寝室的路上,我一点都不淡定,整个人一直特别激动,想起那些字眼,就从心底涌起来一种强烈的不舒服的感觉,我简直找不到词语来形容我的心情。我不能容忍黄莺儿对自己身体如此的不负责任,如此的狠心。但同时我又觉得她都胆子实在是太大了,居然让宁智桐这个完全外行的人给自己做流产手术,我自己是决然没有这个勇气的。一个女人的生理构造是何其的神秘与神奇呀,她就这么放心的交给了他,我简直心都怵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有那种受虐倾向,居然想再一次去读那些让我触目惊心,心神不宁的文字,好像想让自己记住那种感觉,多一点对自己身体的敬畏,但终是没有勇气再去读一遍那些文字,那种感觉有过一次就不会再忘,而且感觉我的心受不起第二次那样大的冲击。
最后我知道那个瑰拉就是黄莺儿的时候,真的是吃惊的。后来我就在慢慢的想,游蓝达一开始知不知道柳子涵和她妈妈的关系呢?还有她在柳子涵身边的出现真的只是一个偶然吗?我都想再去从头读一遍,看自己是不是遗漏了什么细节,看能不能找到心中疑虑的答案。这个小说的结局真的有点戏剧性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让我久久的停留在这里思索。但是小说也是一种文字艺术作品,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要我们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和感想,没有必要把每一个因果都捋得那么清楚,如此才会让人回味,且久久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