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于永正去听自己徒弟的课。他的徒弟在课上出一个问题,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徒弟便把一位举得最高,身子几乎站直的小朋友叫了起来,结果这个小男孩儿,落落大方,口齿伶俐得把问题回答的非常漂亮。
当老师微笑地再问:"谁还再说说"。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人举手。
下课啦,这个徒弟问于永正:于老师,今天的课堂怎么不如平常活跃了呢?是不是因为您在后面听课?
于永正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一鸟入林,百鸟压声”。谁好意思在比自己有本事的人面前显示自己呢?你让一个学习好的同学首先回答问题,回答的非常完美之后,其他的同学,谁还愿意班门弄斧呢。
永正老师说,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认识过程。正常的教学应当展示这样一个过程,而不是展示一个结果。
让学习好的同学先回答问题,回答的非常漂亮,就是展示一个结果。结果出来了,其他同学也就没有研究和表达的欲望。其实,善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出漂亮结果的时候,其他同学往往还处在懵懂的状态。因为缺少老师的指导,这些人就把问题埋在了心底。这是造成后进生产生的重要原因。
由此我们就得到一个规律:
课上,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妨先让那些有可能回答的不太完美的同学先回答,然后老师进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改正。这样就实现了一个由不会到会的指导过程。
之后可以再让善于回答问题的同学做补充,他们同样会为自已补充的更完整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