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河西走廊张掖市以西65公里处的肃南县康乐乡冰沟,有一片神奇的丹霞地貌,令人啧啧称奇,瑰丽的红色砂砾岩在蓝天白云之下或伟岸、或婀娜、或桀骜不驯地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里的丹霞群号称“天下第一”奇观,奇异的丹霞山峰在丘陵中遥相呼应,高逾百丈、峭壁斧削、造像奇特。有丹霞形似神驼,仰天长啸,峥嵘尽露;有丹霞像极宫殿,雄伟桀骜,高耸入云;有丹霞似若佛龛,庄严肃穆,氤氲袅绕;有丹霞貌似阳具,擎天立地,直探云霄,被誉为大地之根……
丹霞地貌的称谓是于上世纪30年代,以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命名的一类地貌类型,该地貌属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科考中发现,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由于数百万年前的地壳衍变抬升,岩石被水流冲刷侵蚀后构成的红色山块。
据民间传说故事记载,前秦建元2年,有位高僧游至敦煌,立于茫茫戈壁,漫漫沙漠之间,正当他饥渴难耐之时,夕阳西下,鸣沙山岩壁金光万道,状似千佛……这或许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丹霞现象。后经科学分析,丹霞地貌中广泛沉积着大量的云母和紫红砂岩,在特殊的气象作用下反射出霞光飞舞的景致也就并不为奇了。
如今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纹理,颗粒粗大者叫“砾岩”,细密均匀者叫“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是“赤壁丹崖”,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山体、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这一地貌群主要分布于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堪称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在当地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段凄美哀婉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裕固族人在祁连山一带四处流浪,寻找梦想中的美丽家园,许多人在流浪途中饥寒交迫而亡。后来在一只白天鹅的引领下,他们终于找到的水美草肥的栖息地,在这里安顿了下来。再后来,白天鹅在大风中撞死在了崖壁上,鲜血浸染了满山遍野的崖壁,从此山石变成了今天的褐红色。
驱车而行,自甘肃乌鞘岭以西,沿河西走廊西去,经天山南北,直至帕米尔高原,丹霞地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连绵不绝,景色各异,姿态万千。整个条状河西走廊素有“甘肃无处不石窟,石窟无处不丹霞”之说。
1983版《地质辞典》中是这样定义丹霞地貌的:丹霞地貌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古诗有云:“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放眼丹霞,怪石如林、犹如海市蜃楼,似梦似幻——罗马城堡、英雄群雕、人鸟兽塔,形象毕肖,栩栩如生。身临其境,幽静深邃,宛如时光隧道,遐想无限——奇石嶙峋,危崖劲耸,天斧神宫,隐幽通衢,如入极景。点题一个字:奇。(刊发于《新西部》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