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初读《围城》的时候还是高中那会儿,书中描述的人物和情节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不是那个年纪该明白的事。而对钱钟书先生笔下这部小说独特的写作方式和语言应用一直有着特别的印象。
而今再读的时候依然会对小说本身的语言形式和魅力叹服,同时也可以开始对人物和情节进行自己的理解。
如果没有读过《围城》,我们可能不知道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一、无处不在的绝妙比喻。
1,比如我们熟知的“真理小姐”的比喻:可是苏小姐认为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2,比如不学无术的主人翁要回国之前的窘境比喻: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3,比如方鸿渐、赵幸楣还有孙柔嘉一行五人去任职的路上住‘亚欧大旅社’的时候,形容虱子肆虐的情形:蒙马脱尔(Monmartre)的“跳蚤市场”和耶路撒冷圣庙的“世界蚤虱大会”全像在这欧亚大旅社里举行。咬得体无完肤,抓得指无余力。
4,比如形容旅社饭馆的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斤把猪油。
5,还有方鸿渐对恋爱的牢骚:“我发现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咱们以后恭维人起来,得小心旁边没有其他的人。”
二、玩文字式的描述与杂文式的批判。
1,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不大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将来国语文法发展完备,终有一天可以明白地分开“老的科学家”和“老科学的家”,或者说“科学老家”和“老科学家”。
2,木讷朴实是韩学愈的看家本领——不,养家本钱,现代人有两个流行的信仰。第一:女子无貌便是德,所以漂亮的女人准比不上丑女人那样有思想、有品节;第二:男子无口才,就是表示有道德,所以哑巴是天下最诚朴的人。也许上够了演讲和宣传的当,现代人矫枉过正,以为只有不说话的人开口准说真话,害得新官上任,训话时个个都说:“为政不在多言,”恨不能只指嘴,指心,三个手势了事。
3,鸿渐然发现西洋人丑跟中国人不同:中国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西洋人丑得像造物者恶意的表现,存心跟脸上五官开玩笑,所以丑得有计划,有作用。
4,”鸿渐道:“这意思很新鲜。鬼的存在的确有时间性的,好像春天有的花,到夏天就没有。”孙小姐道:“你说你听见的声音像小孩子的,我梦里的手也像是小孩子的,这太怪了。”鸿渐道:“也许我们睡的地方本来是小孩子的坟,你看这些坟都很小,不像是大人的。”孙小姐天真地问:“为什么鬼不长大的?小孩子死了几十年还是小孩子?”鸿渐道:“这就是生离死别比百年团聚好的地方,它能使人不老。不但鬼不会长大,不见了好久的朋友,在我们的心目里,还是当年的丰采,尽管我们自己已经老了——喂,辛楣。”
5,死掉老婆还是最经济的事,虽然丧葬要一笔费用,可是离婚不要赡养费么?重婚不要两处开销么?好多人有该死的太太,就不像汪处厚有及时悼亡的运气。并且悼亡至少会有人送礼,离婚和重婚连这点点礼金都没有收入的,还要出诉讼费。
何况汪处厚虽然做官,骨子里只是个文人,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棺材店和殡仪馆只做新死人的生意,文人会向一年、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陈死人身上生发。“周年逝世纪念”和“三百年祭”,一样的好题目。
三、信手拈来的引经据典。
1,鲍小姐纤腰一束,正合《天方夜谭》里阿拉伯诗人所歌颂的美人条件:“身围瘦,后部重,站立的时候沉得腰肢酸痛。”长睫毛上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圆满的上嘴唇好像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
2,可是——记着,方鸿渐进过哲学系的——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哄骗。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
3,因为据《大明会典》,鸦片是暹罗和爪哇的进贡品。可是在欧洲最早的文学作品荷马史诗《十年归》Odyssey里——”那老头子的秃顶给这个外国字镇住不敢摇动——“据说就有这东西。至于梅毒——”吕校长连咳嗽——“更无疑是舶来品洋货。叔本华早说近代欧洲文明的特点,第一是杨梅疮。诸位假如没机会见到外国原本书,那很容易,只要看徐志摩先生译的法国小说《戆第德》,就可略知梅毒的渊源。
4,他生得太早,还没福气捧读《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这一类好书。他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心上呢。
========分割线=======
除了语言和文字上的玩味,我们对于《围城》这本书最为“深刻”的理解莫过于“婚姻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这句话了。
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慎明道:“关于Bertie(罗素)结婚离婚的事,我也和他谈过。他引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苏小姐道:“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assiege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鸿渐,是不是?”鸿渐摇头表示不知道。
杨绛先生在书的后序中也提到过:“那么,结婚如身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彻了。”这样一句,这似乎就说明“婚姻就像围城”的主题更加鲜明了!
所以,生活中就出现了:读书就像围城、恋爱就像围城、工作就像围城……等无数的围城。
不过我却不这么认为!
主人翁海外留学,“学成归来”之际,买了美国一个所谓的著名大学——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名号。归国后,靠丈人(未婚妻已经不在了)的关系在银行谋得一毫无发展前途的闲差。然后,又得“同情兄”赵幸楣的推荐进入一个名叫“三闾大学”的大学里面做了一个不属于任何系别的副教授。然后,这个刚成立的大学都没有和他续聘回到家,又在赵幸楣的推荐下进入了一家报社报社工作。最后,辞掉了没有地位的报社工作,和妻子孙柔嘉在大吵中结束。
方鸿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优柔寡断,没有勇气改变事实和追求美好结局的懦弱,为自己构建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围城,从始至终被围困在里面的是我们自己。
而“婚姻就像围城”的假象,这在本书中,只是在篇幅不大的婚姻关系中集中表现和爆发出来而已。
不说方鸿渐学业和事业的失败,就他对感情的处理和态度,我们也不难看出最后的结局就是作茧自缚。
方鸿渐面对自己并不喜爱的苏文纨的咄咄逼人的时候是这样的:
奇怪自己竟有做傻子的勇气,可是她只敢躲在外国话里命令鸿渐吻自己。鸿渐没法推避,回脸吻她。这吻的份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在自己生活中若隐若现的孙柔嘉,莫名其妙的就成了情侣,谈婚论嫁了:
鸿渐如在云里,失掉自主,尽他们拉手拍肩,随口答应了请客,两人才肯走。孙小姐等他们去远了,道歉说:“我看见他们两个人,心里就慌了,不知怎样才好。请方先生原谅——刚才说的话,不当真的。”鸿渐忽觉身心疲倦,没精神对付,搀着她手说:“我可句句当真。也许正是我所要求的。”孙小姐不作声,好一会,说:“希望你不至于懊悔,”仰面像等他吻,可是他忘掉吻她,只说:“希望你不懊悔。”
而面对自己真正想追求的唐晓芙,没有熬过最后一分钟:
她看得心溶化成苦水,想一分钟后他再不走,一定不顾笑话,叫佣人请他回来。这一分钟好长,她等不及了,正要分付女佣人,鸿渐忽然回过脸来,狗抖毛似的抖擞身子,像把周围的雨抖出去,开步走了。
所以,方鸿渐的结局就是亲戚瞧不起,朋友没有,连妻子也对自己尖端刻薄失败者。唯一所拥有的,就是和妻子无穷无尽的相互挖苦和争吵。
我们该怪他的婚姻是围城吗?还是,他自己或者说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一座围城。
书是这样结尾的:
那只祖传的老钟当当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一,二,三,四,五,六”。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家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对人生包涵的讽刺和怅惘。
把我们自己围住的是这落伍的计时机,还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呢?什么时候能走出这让别人讽刺让自己怅惘的围城?
不能太晚,因为时间总是会很准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