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的养成好习惯的第二周了,按照计划,应该进行了桌面整理和讲题复习14天,但是桌面整理仅仅进行了4天,而讲题复习也只进行了5天。计划执行的不好。试着运用自己认识的元认知,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个问题,习惯未进行下去的原因有哪些?
通常周五开始,孩子的桌面就已经摊开了,这种状况会维持到周日晚上,甚至周一一早,当我要求整理桌面的时候,孩子会说,不用整理啊,一会还要用,明早还要用。然后上学后,留下打开的试卷或是书。
例题的讲解没有进行下去,通常是因为孩子觉得还要重新画例题的图,或者重新描述例题的已知未知条件,觉得太耽误时间,太麻烦。大部分时间认为例题也比较简单没有重新讲一遍的必要。
当我也很累的时候,就也没有督促他进行这两项活动了。
第二个问题,初衷是什么?
最初整理的初衷是希望他能够养成一个整洁的好习惯,让他的物品都各就各位,不丢失,不会找不到做过的试卷,让复习和查找错题更有效。
最初将当天例题回来讲一遍,孩子和我的想法就是例题都是老师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回家给我讲一遍,就是又巩固一遍思路和知识点。
第三个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浅层次的原因:孩子自己并没有感觉到这件事的重要性,也没有估计出困难。刚开学时,需要整理的东西较少,还能够应付;开学时间一长,需要整理的东西一增加,就顾不上了,又开始乱放了,回到了原来的恶性循环。
例题都比较简单,没有代表性。
深层次的原因:整理书桌以及讲例题没有被当成刚性需求,也没有赋予这个行动巨大重大的意义,加之平时的习惯的惯性,认识停留在有计划,未执行的状态。短期没有收获,看不到成绩,就没有动力了。
第四个问题,自己近期做的坚持比较好的事情是什么?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
自己近期在坚持进行英语晨读和坐享。这两项活动,我都看见了成绩,体会到了收获,所以就有动力继续进行下去。在没有看到进步的时候,觉得自己坚持了这么久也很了不起,但是很心虚,不知道将来是否有用。等感觉到有用的那一天,心里面欣喜若狂,感谢自己的坚持没有白费。也就是说,看到看成果才会相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耐心和复利。
第五个问题:然后怎么做?
准备重新和孩子重新聊聊关于整理和复习的习惯问题。选一个行动,赋予这个行动重大的意义,将这个行动当做每天的第一刚需。帮助孩子找到这个重要的意义。教是最好的学,将复利以及耐心的概念讲透。
记录每天做的事情,使用进度条的方法,让孩子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一点一滴的增加信心。
其实,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意义,我们要多挖掘更多更好的意义。
另外,要养成好习惯,中间出现问题,变的是方法,不变的是目标。
今天晚上回去和孩子聊一聊。
我希望我能坚持将自己和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过程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看到自己和孩子的点滴变化,无论好坏;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我们掉进去的坑大家就不要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