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这个春秋时期的人物,后人对他的评价不一,有给予他很高评价的,说他是秦统一六国的奠基人,是一个政治家和战略家。也有人把他说得一钱不值,说他只是一个投机商人,是一个奸诈的政客。
其实我认为吕不韦就是一个商人,纵观他的一生离不开商人的眼光,商人的利欲和商人的思维。
首先,吕不韦是以商起家的,吕不韦出生在当时的卫国,而卫国是一个弹丸小国,商业相当不发达,所以,具有商业头脑的吕不韦选择了当时经济较发达的赵国。在赵国他如鱼得水,生意做得红火,当然他绝对不是做点小生意而己。根据他当时的财富,他做的生意一定关系到国计民生。由于他能贱买贵卖,而且还能屯积奇货,所以很快的他就成了腰缠万贯的富豪。
吕不韦不是那种只图蝇头小利的商人,他有远大的眼光,所以他在赵国结识了上层的人物,而这些人物几乎都是与国家的权力有关,所以吕不韦是中国官商共利的先驱。
吕不韦有钱了,但他不象某些暴发户那样地花天酒地,一掷千金,他不满足于他目前的既得利益,他有着一种特殊的欲望,他想用手中的金钱去改变自己的地位。因为在当时的款爷可没有现在社会的有钱人那样受人敬仰,无论你多有钱,但只要你是一个商人,那么你就是地位极低下的人,你得不到应有的尊严。
所以,富但不贵的吕不韦开始了他新的求。
那一天,他行走在邯郸的街头,看到了一个特殊的人物,他衣冠不整,行色匆匆,一幅忧郁不得志的模样,在人们的指点中,吕不韦知道了这个落魄的公子哥便是秦国质子于赵的异人。
吕不韦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南来北住,见多识广,他知道天下大势。他从异人的身上看到了无限的商机。他把这个秦国的落魄公子看成了他获得巨大财富的奇货,现在他要好好利用这个人了。
这个异人也就是后来的子楚,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庶出之子。当时正质压于赵国,安国君二十几个儿子,对这个质于赵国的儿子并不器重,所以这位秦国公子落魄潦倒,心无大志,整日沉浸于酒色之中。那一天,气度非凡的吕不韦约子楚于一家酒店,三杯两盏下肚,那吕不韦指着子楚说:“我要光大你的门户”那子楚已有三分醉意,笑着说:“光大我的门户?还是先光大你自己吧!”吕不韦却神秘地说:“我的门户要靠你的门户光大了再大呢”“什么意思…”子楚脸带疑色,试探着问。那吕不韦便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子楚,原来他要扶助这位落魄公子回秦国。
这吕不韦要开始做一笔大买卖了,他是一个大手笔的商人,他舍得化大本钱,他首先是用重金包装子楚,让他交通上流。而且,他又用金钱贿赂秦国的王亲,得于会见安国君的爱姬华阳夫人。极力吹捧子楚的才能,并说:子楚在赵国一直想念着华阳夫人,把您当成最亲切的人。那华阳夫人对子楚已心存好感,吕不韦又趁热打铁,直指华阳夫人没有生育的痛处:以色事人,色蓑而情绝。后来子楚过继给华阳夫人,从而为以后成为秦国的国君打下了基础。
低价买货,极力推销,然后卖一个好价钱。这就是商人的利益三部曲。吕不韦已走完了前两步,下面就是关键的一步了,这就是如何贵卖出去。
吕不韦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把手中的这个秦国公子精心呵护,重金包装,而且还把自己的爱姬送给异人,以讨得他的欢喜。功夫不负有心人,吕不韦孤注一掷据有的这个奇货,终于有一天象珍珠一样地显露出了他的光彩和价值。在吕不韦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下,子楚终于回到了秦国,而且平步青云,走上了秦国王的宝座。这个子楚也是一个讲信用之人,不但封吕不韦十万户侯,而且还让吕不韦做了国相,从此商人出生的吕不韦走上了政治舞台,显示他儒商治国的理念。
吕不韦当上了秦国的国相,但他骨子里依然是一个商人。他没有忘记商人有利必求的理念,同时他更忘不了要使自己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所以他不但是用商人的精明去治国更是以一个商人的欲望去获得个人权利的发展。
商人重利,但商人更懂得本与利的关系,所以吕不韦重视农业,知道休养生息的道理,使秦国的百姓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生活空间,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因商而达的吕不韦更知道商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秦国不仅国内商业发达而且还注重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商贸。吕不韦的商人理念推动了秦国的发展,使它能雄踞于六国之中,为不久后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但是,吕不韦永远脱不了商人的属性,一昧以商人的理念去思考,去分析,他只知道他的付出必然会得到回报。但是,在政治舞台上,只是用一个商人的头脑去去考虑问题也许是弱智。子楚是一个比较柔弱的君子,他的身边有一个精明能干的国相,对他有利而无害,而且那是一个有功于他的功臣。但是,赵政却不同(也许这个来路不明的孩子根本不是子楚的儿子),他是一个心气很强的国君,他不容忍在他的身边有一个可以对他指手划脚的强男人,而且这个男人与他的母亲有割不断的联系,虽然他内心里佩服他,但更多的则是恐怕和怨恶,所以一旦时机成熟他必欲除去。但商人出生的吕不韦却无法看到这种杀气,他只是觉得那是等价交换~他之所以得到是因为他曾经付出。但当他理所当然地享受他的成果的时候,那个被怀疑是他的儿子的秦王赵政已经布满杀机。
精明的商人吕不韦,他在政治的舞台上是显得那样的弱智,他只把自己所获得的权势和利益当成自己当初的投资的回报,而根本看不到权力的搏斗和危机。赵政大了,他已经不是当年登基时的那个任人摆布的儿皇帝了。他二十一岁了,他已经是一个对权力充满了渴望的君子了。而在这九年里手握重权的吕不韦在干什么呢?他沉醉于既得利益中以一个商人的心态去品味他·投资的成果。他广收门客,但不是白养他们,而是要他们著书立说。《吕氏春秋》便就此出笼了。这是一部集诸子百家学说的好书,可惜却不为秦始皇所用。
吕不韦最大的失误莫过于他在处理和赵姬的错乱关系上缺乏当机立断的政治家的风范。本来这赵姬是他的情人,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既然他已经舍得以情人送人,那么他能应该坚决放弃,不应该拖泥带水,当断不断藕断丝连。而且这个女人的另外两个男人都与自己利害相关,那么他更应该小心谨慎,处处回避收敛,更不应该把大阴人推荐给赵姬,以至为自己的人生埋下祸根。本来凭借当时他手中的权力和势力,他完全有时间来处理危机,但是他没有,他只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等价交换的商人意识中。
吕不韦死了,死于一杯毒酒,临死还忘不了把他心爱的女人带上。 因为这个女人曾经是他的,为了利益他献给了子楚,现在他要走了,他就希望把她带走。也许这就是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