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说:“我们爱思索蓝色,不是因为它向我们而来,而是因为它吸引我们朝它而去。”
的确,很难拒绝蓝色的吸引。天空、大海、矢车菊、婆婆纳、蓝花楹、一本关于蓝色的书……都让我着迷。
在一个推荐书的视频里看到这本名为《蓝》的书,便忍不住买回来看了。书的作者,是麦克阿瑟“天才奖”、美国国家书评奖得主玛吉·尼尔森。
《蓝》是一部哲思性的散文作品,由240段关于蓝的随笔组成,但它又不仅仅只是写颜色,而是一部“镌刻爱与失落的异色经典。”这样说是因为这本书虽是片段似的,却有两条线索贯穿,一条是各种对各种与蓝色有关的事物的观察与思考,一条是作者对恋人的回忆和思念,所以这本书又被称为21世纪的《恋人絮语》。
作者通过诗一样的语言来写蓝,内容涉及物理学、心理学、文学艺术、哲学、美学等各个领域,像一本关于蓝色的简明百科全书。比如“克莱因蓝”、“蓝调”这些听过又不知出处的概念,通过本书便知晓了。书中旁征博引,歌德、叔本华、爱默生、达芬奇等大师的精彩论断,俯拾即是。
只是有些文字晦涩难懂,有些文字则过分直白露骨,不在我的审美范围。只是因为同样喜欢蓝色而打开了这本书,便选择性地阅读了那些自己喜欢的片段和语句。
作者说:“现今,近一半西方成年人会说他们最喜爱的颜色是蓝色。”而有人做过一项国际调研,名为“最想得到的画作”,发现一个又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想要得到一幅蓝色的风景画。
为什么许多人都会喜欢蓝呢?我想应该是被蓝色纯净、美丽、丰富、宁静、深邃等特质吸引。
蓝色,属于冷色,给人一种宁静、甚至有些忧郁的感觉。在《故都的秋》一文中,郁达夫说牵牛花以蓝色的最佳。为什么呢?应该是与北平秋天“清、静、悲凉”的氛围更搭,红色的太喜庆,紫色的又太秾艳,都不匹配故都的秋。
看贾樟柯导演的记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也是由于蓝的吸引。这部片子讲的是梁鸿、余华、贾平凹三人的故事,“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一种隐喻,即是一种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假如我爱上一种颜色,那必定就是蓝色”,我亦如此,很难拒绝蓝色的吸引,天空、大海、矢车菊、婆婆纳、蓝花楹、一本关于蓝色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