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许岑老师那里看到这句话的。他用一篇空前的长文描述了他对莱卡的迷恋。求之不得的欲火焚身,然后是把玩过后的心满意足。最终他也没拥有它,却已经经历了一部莱卡。
这话说的玄乎。因为那些利用我们的迷茫而走红的微信文章,都告诉你,你要想要,你要特别想要,你要像需要呼吸一样渴望,你才能得到。而停止欲求就会得到,仿佛就是我们小时候听到的那些个胡编乱造的禅意故事,好像你一念看开就真能立地成佛一样。
有一段时间,我疯狂地想买一台苹果电脑。起因是公司的前辈说final cut才有未来,premiere没前途。那时候我刚刚开始上班,为苹果电脑的钱从哪里来辗转反侧疯狂焦虑,每天刷苹果官网、水货、代购、二手信息,废寝忘食,好像没有它我就会从此前途无望永世不得翻身一样。后来,在我终于因这种折磨而疲惫的时候,在沮丧的瞬间清醒的意识到,我需要的不是一台真的苹果电脑,而是一台能运行final cut的机器。后来的故事就简单多了,去论坛看了教程,跟公司一个同事一起,把办公室电脑搞成了黑苹果,用每天下班前的时间学软件,最后竟然有机会为公司的客户剪片,年三十的早上发片给客户后,感觉新的一年真的就要美好地开始了。
前半段故事,关于我的纠结和"顿悟",我随手写了篇文章发在简书,主要是为了发泄情绪,叫《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然后突然间我的简书提醒不停,竟然被刷到热门榜。那是我第一次感觉我走到了简书的门里面,而在那之前,我对来自简书上的肯定和回应是多么的……你知道,欲求。好像上一刻还在体会寥寥无几的阅读和点赞带来的失落,下一刻,我恍个神儿,突然它们自己来了。
我想就是从那以后,我重新回到了写东西时头脑安静的状态,写,不过是写本身而已。
其实,对感情也是一样。太执着地索取,不如顺其自然地享受。
小时候父母离异,我在妈妈身边长大,对爸爸有着相当立场鲜明有理有据的仇恨。然而潜意识里却急需证明他并没有那么不在乎我,也许他可能很爱我。于是,我们所有的交流机会,都变成了我对他进行考评的机会。只要接近他方圆两公里之内,考评自动开始,眼神之尖毒,观察之仔细,条款之严苛——怎么形容呢,在那个年纪我用上了我所有的智商和情商。
只要他带我出去逛街,我只有一个选择标准——贵,只要是最贵的一定是适合我的,不买,扣分;只要跟他一起吃饭,必须挑食,别人点的我一定不爱吃,我爱吃的一定是别人不爱的,他要想顾全大局点客人爱吃的,直接摔筷子走人。
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被我严格审查上纲上线,拼尽力气去证明他不爱我——你知道,女生证明爱的方式是反证,是去找那些不爱的细节,找不到就是爱。可是,这世界上哪有你想找却找不到的东西?何患无辞?所以每一次试图证明他爱我,每一次,我都实打实地伤心。然后加倍憎恨。
离家远了之后,好像离童年的喜怒哀乐也都远了。我开始不在乎他爱不爱我,他打电话我就接,他说话我就听着,敷衍了事,不去为他的每一句话打分,可慢慢的好像反而听得到他讲的内容。慢慢的我也跟他讲一些工作上的不顺,然后从历尽沧桑老奸巨猾的他那里,得到一些残酷世界的真相和在这样的丛林中生存的犬儒法则——偶尔一用,竟然有效。
现在你说我找到了爱,我一定会否认。我依然不主动给他电话,不记得他的生日,但不能否认,我们之间终于不用剑拔弩张,我终于得到了一种与他相处的方式,和某种安宁。
对所求的东西太多执念,也许真的会阻挡它的到来。有时候,是执念本身模糊了所求,有时候,是它已经到来,你却没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