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趟纽约行程里,惠特尼美术馆可以称作是最完美的“意外收获”。在小众博物馆爱好者看来,大都会、MOMA等常规的“游客必去”景点,虽说经典程度不言而喻,但由于隶属旅行团的打卡地,游客的欣赏水平已经早就参差不齐,自然在追求艺术欣赏氛围的层面也就打了折扣。
然而惠特尼美术馆则不然,首先在它地址的确定上,就先颇费了一番周折。在纸质Guide Map上,它的位置一直“停留”在上东区的75街,然而用Google Map导航的效果却是位于西村的高线公园附近。经过和酒店的Frontdesk确认,去年5月开张的纽约惠特尼美术馆新馆,确实就坐落于文青聚集的高线公园(The Highline)南部尽头,与满是画廊和传说的切尔西(Chelsea)地区有一种相得益彰的协调感。
午餐后,顺着西23街又竖穿第九大道,率先经过了Chelsea market,这个地方现在大可被当作一个Food Market,紧邻Hudson河与格林威治村,艺术家们为这个“接地气”的市场带来了随意而又不刻意的况味,和曼哈顿其他地区的纸醉金迷相比,和过去在英国时逛的Market相比,它的嬉皮色彩更浓烈,色彩感的体验也更缤纷。“Build Community through Food”的理念融入在西村纽约客的心目中,才是自由和包容的本质体现吧。
在这片极其适合citywalk的区域,途径高线公园的路径观纽约的View,甚至是强出帝国大厦上鸟瞰好多倍的。这条“架空”于纽约曼哈顿的空中花园走廊,原身是1930 年修建的一条铁路货运专用线,后于 1980 年功成身退,在纽约 FHL 组织的大力保护下,高线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走廊。浸入其中,你的左边会是多样包容的曼哈顿西村,右边则是哈德逊河的蜿蜒。
追溯回1931年在曼哈顿上东区开幕的惠特尼美术馆,它当初打破了前30年美国艺术的保守风格,作品大胆前卫,时至今日也是如此。建筑本身就充满了“打破一切”的意味。惠特尼美术馆的设计师则是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惠特尼美术馆藏品多为美国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涵盖一些在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美国艺术家创作的最为意义深远和令人激动的作品。博物馆所拥有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以及精确主义(Precisionism),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波普艺术(Pop art)和极简主义(Minimalism)作品是其收藏的特别优势。即便是一个不喜欢美国艺术展览的人,也会爱上惠特尼——它匠心独具的阳台设计让人心醉,以至于成为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我从五层的展区庭走向被阳光全情沐浴的阳台处,发现这里被设计成一个简餐咖啡吧。人们或与密友,或与爱人约会在被白色洋伞和桌椅所设定的轻快简约环境中,眺望延伸而下的风景,凌乱的美意却在不经意间挑动了心弦。这美意囊括了老式复古的建筑群,车水马龙的通勤人群,耀眼浮夸的巨型广告以及相互依偎走在高线公园的情侣们。这里还拥有视野很棒的室外露台,可以眺望到很远处的自由女神和曼哈顿风情。就仿佛是在城市里安放了一个放大版的小剧场,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楼层作为舞台,近距离观察城市里每时每刻上演的剧目。
在纽约,人们对艺术的享受与追求程度让我惊讶。赴美前不久曾去过的南京四方现代艺术园区,因为位于浦口区老山国家森林公园,远离市区的选址把整个建筑群归隐、纯净、诗意的画风带给了参观者,由山入景、由景入画,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构得具有灵性而优雅独特。置身其中时,对艺术氛围和逻辑的体验不输给惠特尼美术馆,但在硬件设施方面,一些不可避免地存在的纰漏,就不经意地使游客的游览体验受到了轻微冲击。
纵使这是软性指标的差距,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纽约这样的城市,再孤独的灵魂也永远不会寂寞,因为你可以随时闯进一家热闹的酒吧,认识和你一样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并充斥浸淫在各种完善条件下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里。人和人交往的开头语并不是“你结婚了吗”“你有几辆车几套房”这些标签。因为大部分人都和你一样,不想循规蹈矩地过一生,也未曾轻易选择安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