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这两年教育的热门词汇,每一次报告、每一次教研、每一次培训都会提到核心素养。因此问道核心素养的定义时,我们还能回答的七七八八。它不就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么!但是当问及什么是素养,它的来源、它的特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内涵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它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又是什么、它是如何导向课堂教学的......我似乎又说不清、道不明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了。
学生的暑假到来了,这是孩子们放松的时间,也是老师充电的时间。怀揣着对核心素养的探究之心,我选择阅读了余文森教授的这本《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准备与核心素养来一次亲密接触。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想针对核心素养的问题有一个深度了解,第一步需要系统梳理并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如果概念不清、理论不明,且战且行,我们必然会迷失方向,走入误区。因此,核心素养的意义,是利用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基石。
这本书将核心素养这个词,拆分成核心和素养分别来向我讲解。所谓素养,既不是我们常说的素质,也不完全是我们理解的教养。它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它具有综合性、广泛性、稳定性、是一个认定精神财富。而核心素养则是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除了这些定义,这本书的第一部分还详细介绍了,核心素养中所包含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有哪些,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构成和主要内涵等。
通过这本书第一章的阅读,深刻理解了核心素养的含义。它的根本特质不在于量的积累,而在于一经习得便于个体生命不可剥离性,是伴随一生的基础性关键性的素养。也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像是生命科学的“培养基”,其作用在于为处在本阶段的学生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基础发展尤为重要,只有在基础和根基上下足功夫,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