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为天下建业,然绝非一暴字所能了也

秦为天下建业,然绝非一暴字所能了也
大秦帝国系列

自昨夜终,《大秦帝国》所著五百万字,业已读完。子婴临死时所言“秦政固未尽善,然绝非一暴字所能了也。大秦为天下所建功业,岂一屠夫所能解耳?屠夫可杀子婴,可灭赢式,然终不能使秦政灭绝矣!”

秦帝国轰然坍塌,在来大学之前十二年所受教育中。无人告诉我秦国所建功业,周围的人,教科书所写皆是视秦为虎秦、横征暴敛,由此而得名——暴秦。然则任何一位稍具批判意识之人都能看出其中谬论何其多也,误会何其深也。若秦为暴秦,何以聚秦人之力灭六国之乱?若秦政腐败,君主昏庸,何以庙堂能人才济济,山东英杰圣贤皆往秦国而来?若秦不顺天下大势,不顺民心所向,何以有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以前就听到人们对秦始皇褒贬不一,小时候以为,秦始皇应该是年轻时英姿飒爽,极具才华和战略眼光的政治家,晚年则沦为贪图享乐,荒废国事的昏君。然读完《大秦帝国》之后,将会完全颠覆你的认知。还是一句话,秦为天下建业,然绝非一暴字所能了也。

作者开篇这样写道——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刚刚接触此书之时,还不能完全了解它所流露出的那种情感。那是一种骄傲是一种惋惜更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我用平板读完了全书,电子书有电子书的好处,你可以在某一句话下面发表自己的想法。你可以把觉得好的话收藏起来,也能很方便的把这句话与友人分享。但是对于我自己的习惯来讲,一本好书绝不仅仅限于电子书而且还是盗版电子书,等我手头宽裕后一定会把此书买下来。放进书架。

实体书

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我不知道如何向未读过这本书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因为我发现很少有人会认真的去读别人分享的书籍。也可能是这个时代节奏太快,没有人愿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一本书。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去了解一段历史,去开启一道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人们经常沉静在短期快感之中而不做长期投入。作为学生,更是一个经历过高考的大学生。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而绝非仅仅是拿着手机去了解世界,或了解世界都不算。就是一场场游戏,一部部肥皂剧。所以恳请各位朋友,放下手机多看看书吧,也多去外面走走。

作为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我觉得它是成功的。成功的复活了历史里的各个人物,有血有肉的情节,春秋时期的各路英雄也依次上场。如果说,作为历史资料的话,我觉得里面也是有真有假,虽然作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不过也有很多空白部分需要作者自己来衔接脑补。有些人物作者在塑造形象之时也许加入了大量的主观感情。但这些都不影响我们的阅读体验,如果你有心读完这本书的话,那将会是一场不错的时空之旅。也会对秦帝国有一个崭新的认识,你会对西安产生向往,你会为嬴政而惋惜。
故事从战国开始,写到了楚汉相争。因为本书主要讲述秦国的历史,其中也不乏六国的传记。所以到子婴降楚之后,这本书也就完结了。

《大秦帝国》(全新修订版)目录

第一部 黑色裂变(上)
中国文明正源的强势生存———序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楔子
  第一章 六国谋秦
  第二章  国耻昭昭
  第三章  安邑风云
  第四章  秦国求贤令
  第五章  卫鞅入秦
  第六章  栎阳潮生
  第七章  瓦釜雷鸣
  第八章  政侠发难
第一部 黑色裂变(下)
  第九章 霹雳手段
  第十章 蒹葭苍苍
  第十一章 天算六国
  第十二章 收复河西
  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
  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
  第十五章 万古国殇
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
  楔子
  第一章 铁腕平乱
  第二章 山东雄杰
  第三章 西出铩羽
  第四章 谈兵致祸
  第五章 天地再造
  第六章 风云再起
  第七章 大成合纵
第二部 国命纵横(下)
  第八章 连横奇对
  第九章 纵横初局
  第十章 张仪风云
  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
  第十二章 不宁不令
  第十三章 最后风暴
  第十四章 百年一乱
第三部 金戈铁马(上)
  楔子
  第一章 无妄九鼎
  第二章 艰危咸阳
  第三章 东方龙蛇
  第四章 鏖兵中原
  第五章 冬战河内
  第六章 滔滔江汉
  第七章 兴亡纵横
  第八章 幽燕雷霆
第三部 金戈铁马(下)
  第九章 孤城血卜
  第十章 胡服风暴
  第十一章 雄杰悲歌
  第十二章 士相峥嵘
  第十三章 远交近攻
  第十四章 对峙上党
  第十五章 长平大决
  第十六章 秦风低徊
第四部 阳谋春秋(上)
  楔子
  第一章 暮政维艰
  第二章 商旅大士
  第三章 邯郸异谋
  第四章 咸阳初动
  第五章 情变横生
  第六章 子楚还国
  第七章 流火迷离
第四部 阳谋春秋(下)
  第八章 风雨如晦
  第九章 吕氏新政
  第十章 合纵回光
  第十一章 仲父当国
  第十二章 三辕各辙
  第十三章 雍城之乱
第五部 铁血文明(上)
  楔子
  第一章  初政飓风
  第二章  大决泾水
  第三章  乾坤合同
  第四章  风云三才
  第五章  术治亡韩
  第六章  乱政亡赵
  第七章  迂政亡燕
第五部 铁血文明(下)
  第八章 失才亡魏
  第九章 分治亡楚
  第十章 偏安亡齐
  第十一章 文明雷电
  第十二章 盘整华夏
  第十三章 铁血板荡
  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
第六部 帝国烽烟
  第一章  权相变异
  第二章  栋梁摧折
  第三章  杀戮风暴
  第四章  暴乱潮水
  第五章  残政如血
  第六章  秦军悲歌
  第七章  帝国烽烟
  祭秦论  原生文明的永恒光焰
  跋 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全新修订版跋 秦统一文明的光焰永恒照耀中国

-----来自百度百科>>>>>作品鉴赏

“大秦帝国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帝国,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其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但她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兴亡之谜,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他们以或纤细、或壮美、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部历史交响乐。帝国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神。她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大秦帝国所处的时代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时代,是一个最为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大黄金时代,用那时的话说,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大转型的时代。
长期以来的历史遮蔽,让秦帝国特殊的历史价值遭到严重程度的错误解读,种种戏说泛滥,更使得秦帝国乃至春秋战国的历史风貌面目全非。要廓清历史消除误读,孙皓晖以为,第一要务便是史观视角。也就是说,站在什么高度以什么样的眼光审视这段历史?
出生于陕西三原的孙皓晖,非但有着“老秦人”的情怀,有着这片帝国故土后裔的骄傲,更深切感受到深度发掘秦帝国历史精神,重现那段遥远而辉煌的历史对于当今时代的精神价值。用孙皓晖的话说,秦帝国是中国走向全面法制社会的历史镜子。虽然,这已经够重要了。但是,孙皓晖以为,这还不是《大秦帝国》最佳最高的切入点。这个最高最佳点是什么?孙皓晖的回答,是文明史,是世界文明史中的中国文明史,是这一时代的文明意义与文明价值;如果春秋战国秦帝国对中国不具有开创文明正源的价值和意义,《大秦帝国》便没有这么重要,对当今中国的精神价值也没有这么大;某种意义上,也不值得我倾注最有价值的全部盛年时光去表现他。
作者在作品扉页的题记是: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和梦想。在《大秦帝国》自序中,作者以敢为天下先的艺术勇气和人文学者的历史眼光,充满激情地说:“大秦帝国是中华文明的正源”,“我对大秦帝国有着一种神圣的崇拜”。这是《大秦帝国》的根本立意,是作者的创作目的。作者在序言中强调的“原生文明”、“强势生存”以及秦文明对2000多年来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影响,时时可见前人所不敢发之言。
战国时代的精神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句是韩非子的话:“多事之时,大争之世”;一句是晏子的话:“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秦帝国时代是一个以冲突与竞争为主流的时代,创新者存,保守者亡,涌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变法高潮,催生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不断变革,使得中国文明的涓涓细流全面汇聚、重新融合、强力锻造而开创出波澜壮阔的文明正源,使中国文明达到了此后两千年无法企及的高峰。《大秦帝国》的可贵,根本点便在于作者对战国精神把握得非常准确,有着旗帜鲜明的历史观。此历史精神贯穿全书,形成了《大秦帝国》激情澎湃昂扬向上的作品风格。作者的智慧、胸襟、才华、见识在此体现的非常充分。而渗透作品的浓郁厚重的战国精神与战国性格,战国特有的大争精神和阳谋风格,更在于作品对中国文明正源的新视角和对秦帝国千秋功罪的新评说。历史地看,中国原生文明的高原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是这个文明高原上的最高峰。它们衍生了中华文明,并且蓬勃发展。
如果说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的“虎狼之国”,那么《大秦帝国》就表现了这种虎狼精神,我们民族曾经拥有的虎虎霸气和改天换地的创造力!
《大秦帝国》之所以让那么多读者感奋,正在于这部作品的灵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根基。学子喜欢看,军人喜欢看,商人喜欢看,农民喜欢看,男人喜欢看,女人也喜欢看。说到底,人们喜欢的,正是这部作品所召唤的我们已经在某种意义上缺失了的那种精神。这种精神凝聚在万千故事之中,而不仅仅是几句表白。唯其如此,他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也让我们喜欢着这部作品。《大秦帝国》告诉读者,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相续如大河奔涌,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的文明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先理一下这本书的历史人物顺序。秦献公→秦孝公赢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赢稷(武王异母弟)→秦孝文王赢柱→秦庄襄王赢子楚→秦始皇赢政→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婴。可以看出,秦国得以大出于天下,不仅仅是秦始皇一人的丰功伟绩,而是继商鞅变法以来五世国君前仆后继的为国献力,不废先王之道所努力的成果。华夏民族的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是秦始皇时期出台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那每一件都是对往后两千年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中华文明能立于世界文明之林而不倒,在多次外敌入侵之际能同仇敌忾,不都是我们有着同样的文化吗。我们可能口音不同,但是都有同样的文字。我们习俗不同,但是有着同样的度量衡同样的文化信仰。

秦孝公立国耻石,力行变法。

秦献公战死沙场,年轻的秦孝公当上了秦国的国君。那时候秦国用现在的词来形容那就是不堪入目啊。被六国锁在了函谷关以内不能东出,六国以魏国为首,庞涓为上将军开始计划着六国分秦。秦孝公嬴渠梁年纪轻轻便当上国君,面对的就是灭国之灾。国内国库空虚,民生凋零。一天他请一位石工打造了一块巨大青石板,并将这块石板置于朝堂之上。这天晚上,秦孝公屏退下人,自断两指用自己的献血“浇筑”大青石的字。只见青石板上写着:国人永志,六国分秦是为国耻;天下卑秦丑莫大焉!嬴渠梁元年。就是这块石头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后来,六国分秦危机度过。秦孝公谋求强国富国之路,向天下写了求贤令。求贤令:国人列国贤士宾客: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国人宾客贤士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卫鞅看了,胸中翻翻滚滚地涌动起来。卫鞅所心动者,一是秦孝公能痛说国耻,二是卫鞅也看到了秦孝公的胸襟。时也势也,冥冥之中注定了秦孝公与卫鞅的相遇。当时魏国上将军是庞涓,庞涓自然不会让人才流露到他国。不过几经辗转,卫鞅还是来到了秦国。后来,卫鞅三见秦孝公,分别摆出三套治国理念来供孝公选择。而孝公之志在于天下,也符合了卫鞅法家大才的治国治世理念。两人不谋而合,不眠不休谈了一宿。任用了卫鞅。有一个成语叫做徙木立信,也就源于卫鞅在秦国变法立法了。这里不排除作者对个人英雄塑造的太过了,以致于后期商鞅的死有点牵强附会。而且每个英雄人物必有美女相伴,这也是全书的一个特色。当然了,秦始皇的没有特别描写。卫鞅在秦国变法大成后,被封为商君,也就有了商鞅这一个名字。商鞅变法,自初中就开始学,但是到现在才能深有体会。商鞅变法,奖励农耕,鼓励参战,废除井田制,推行郡县制,因为废除了贵族的封地,所以惹恼了封建贵族,所以在秦孝公死后,商鞅也被贵族给残忍杀害了。
如何来评判商鞅的变法呢?因为君臣一心,所以使得商鞅在秦国推行新法新政能够畅通无阻。也是彻彻底底的变法,使秦国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样貌,从而走向六国最富强军旅最强劲的国家。因为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所以秦国的君臣都乐于参战,这便是奖励军功的好处。

秦惠文王恪守法治,张仪苏秦纵横捭阖

嬴政说,秦惠王为了铲除封建贵族势力而那商鞅等国家功臣做诱饵,实则是对人才的毁灭与报复自己的私仇。如果自己生在当时,他会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铲除封建贵族势力。让法治更加通畅。秦惠王身为太子之时,因为年轻气盛,庶民向他上供的粮食全部变成了沙子。他一气之下把当事的百姓全杀了。因了秦国刚刚变法不久,也为了捍卫秦国法律的威信。商鞅依法治罪,秦孝公的哥哥赢虔被割了鼻子,太子被贬为庶民,发落边疆。到秦孝公快死了,才能回到栎阳。好在多年的韬光养晦,洗去了当年的浮躁。四处的游历,也使嬴驷深刻的感受到变法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也是他恪守先王之道的根本吧。也是秦惠王的坚持,使秦国变法能够真真正正的稳定下来。
苏秦张仪还有商鞅都是鬼谷子的徒弟,鬼谷子深居简出,不出山便知天下事。不出山,尽使自己的徒弟出山便使天下风云巨变,大浪淘沙。
苏秦本来是要去秦国的,而张仪最没看好的便是秦国。苏秦去了秦国后,告诉秦惠王要大出天下。说了好多好多大出天下的方针政策,不过朝堂上下都觉得现在就走出函谷关为时过早。所以就拒绝了苏秦的建策,同样,天下英杰皆一个个性。你不采纳我的建议,那我留在你这里也没有什么用,我也不会苟且于一个国家做个小官。
张仪刚开始去了魏国,却遭到了魏国君臣的抵制。郁郁寡欢之际,只听说他的师兄便开始了合纵对付秦国。这么来说的话,张仪选择秦国,也是无奈之举。也是时也势也,苏秦需要势均力敌的对手,张仪也要和这位师兄好好较量一番。便去了秦国,而后来,震惊天下的合纵连横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合纵连横,六国败了,六国败在了同谋不同心。而秦国呢,全国上下一心。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所以苏秦也忙累了,最后在魏国被燕国大臣派刺客杀害了。
苏秦的凋零,张仪是心痛万分的。而这个时候,孟轲孟子却嘲讽苏秦。被张仪骂死在魏国朝堂之上。这段话尤为经典,也不知道是作者自己臆想的,还是有古籍所记载。书中原话说下:

“孟老夫子,尔何其厚颜也!”张仪站在当殿,手中那支细亮的铁杖直指孟子,“儒家大伪,天下可证:在儒家眼里,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唯我独尊;学皆邪途,唯我正宗。墨子兼爱,你孟轲骂做无父绝后。杨朱言利,你孟轲骂成禽兽之学。法家强国富民,你孟轲骂成虎狼苛政。老庄超脱,你孟轲骂成逃遁之说。兵农医工,你孟轲骂为末技细学。纵横策士,你孟轲骂做妾妇之道。你张扬刻薄,出言不逊,损遍天下诸子百家!却大言不惭,公然以王道正统自居。平心而论,儒家自己究有何物?你孟轲究有何物?一言以蔽之,尔等不过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整天淹没在那个消逝的大梦里,唯知大话空洞,欺世盗名而已!国有急难,邦有乱局,儒家何曾拿出一个有用主意?尔等终日高谈文武之道、解民倒悬,事实上却主张回复井田古制,使万千民众流离失所,无田可耕!尔等信誓旦旦,称‘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事实上却维护周礼、贬斥法制,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万千平民有冤无讼、状告无门,天下空流多少鲜血?如此言行两端,心口不应,不是大伪欺世,却是堂堂正正么?儒家大伪,更有其甚:尔等深藏利害之心,却将自己说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但观其行,却是孜孜不倦地谋官求爵,但有不得,则惶惶若丧家之犬!三日不见君王,其心惴惴;一月不入官府,不知所终。究其实,利害之心,天下莫过儒家!趋利避害,本是人性。尔等偏无视人之本性,不做因势利导,反着意扼杀如阉人一般!食而不语、寝而不语、坐怀不乱,生生将柳下惠那种不知生命为何物的木头,硬是捧为与圣人齐名的君子!将人变成了一具具活僵尸,一个个毫无血性的阉人!儒家弟子数千,有几人如墨家子弟一般,做生龙活虎的真人?有几人不是唯唯诺诺的弱细无用之辈?阴有所求,却做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求之不得,便骂尽天下。更有甚者,尔等儒家公然将虚伪看做美德,公然引诱人们说假话:为圣人隐,为大人隐,为贤者隐;教人自我虐待,教人恭顺服从,教人愚昧自私,教人守株待兔;终使民人不敢发掘丑恶,不敢面对法制,沦为无知茫然的下愚,使贵族永远欺之,使尔等上智永远愚弄之!险恶如斯,虚伪如斯,竟大言不惭地奢谈解民倒悬?敢问诸位:春秋以来三五百年,可有此等荒诞离奇厚颜无耻之学?有!那便是儒家!便是孔丘孟轲!”

这段话我挺喜欢的,可能也是我认同了作者的观点吧。儒家何其伪也,也是因为儒家过于迂腐,所以秦始皇才不得已才坑杀他们。这便是后话了,也正是因为秦始皇得罪了儒家,才使两千多年来,儒家笔墨下的秦始皇都是暴君形象。也就是只有这群只会搬弄笔墨的儒家,使中国人丧失了血性。也许在今天,道德与法律总会有冲突的地方,也会有法律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总有一些人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抨击别人,把一些本没有的事情放大。

秦武王举鼎暴毙,秦昭王重操旧业

秦武王英勇无谋,不过也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听了甘茂的建议,一路打到了洛阳。再洛阳看到了天子祭祀用的鼎,心下一想,便要举鼎。结果一行人都没有举起来而且还丢了性命。秦武王也葬身于此,甘茂也算是个尽心尽职的臣子。带着秦武王的尸体回到了咸阳。秦武王临死之时,因为没有子嗣。也就把王位传给了弟弟嬴稷。嬴稷还小,也被秦惠王在六国合纵之时送去燕国做人质。几经波折才有回到咸阳,回到咸阳之后年龄尚小。便是惠太后执政,期间战神白起出现。

白起一生无败绩,但是也缺乏邦交手段。当庙堂不听自己的策略时,便称病不出战。也是因为这一点,致使秦昭王赐死了白起。白起在秦赵之战中,刚开始便主张一直追着打得。却被朝堂叫了回去。后来失了战机,秦昭王又想对赵国开战,于是白起便不奉命出战。所以秦国继商鞅变法后,第二次吃了败仗。我自己的感觉,秦昭王被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他最大的优点或许就是在晚年的时候能够把持住权力中枢。牢牢的坐镇秦国,使秦国不慌不乱稳稳当当的发展起来。也为秦王政统一天下做足了准备。

完璧归赵这件事情,便发生在秦昭王在位期间。秦昭王为了彰显自己的威严,便和赵国有了这一出戏。各位学历史学语文的想必都知道吧。其实,好好读一本书。收获还是蛮大的。以前生涩难懂的文言文,现在完全可以信手捏来。读完大秦帝国,至少史记所记载的东西,也能了解个七八了。而当年高中语文所涉及的那些古文,读着便知道其中的意思。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也无人可以诉说。

吕不韦弃商从政,秦庄襄王赢子楚在位三年

刚刚看到吕不韦这段的时候,我跳了很多。不是不想看,而是时间太紧了,而这本书有多。所以他前期的从商啊,资助田单救齐国于危难之中。也就没有细细的看了。后面他在赵国遇见了子楚,也就是嬴政他爸。便有了想要扶持这位落魄公子上位的想法。吕不韦著有《吕氏春秋》,再后面与嬴政的政见不合,所以就不欢而散了。嬴政把他安置在洛阳,因为吕不韦个人声望比较高,来拜访的门客络绎不绝。嬴政担心发生什么骚动,就下令叫吕不韦收敛着一些。可是名士毕竟是名士,不受待见也不能几番被君上奚落。一气之下饮酒而亡了。吕不韦个人最大的功绩,就是促成了嬴政的上台。而他的另一番政论,我们也是值得争论一番,到底是法家的法治比较适合社会,还是吕不韦改良过的法治,与儒家的仁政相结合起来比较好。如果没有吕不韦,秦国就不会出现嬴政,所说秦国也会继续强大下去。但对未来的方针,可能就不会像如今这般清晰明确。在统一了六国之后,到底是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还是每个大国下面实行分封制。那都是几码归几码的事了。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秦帝国留给我们的资料少之又少。而在如今看来,历史上不管做什么都是正确的,都是必然发生的。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当年就在想,如果穿越了,我会不会改变历史呢?还是我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参与了创造历史。即使我知道了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我也阻止不了。因为我知晓的,不过是一本历史大纲。你知道希特勒将会当上德国领导人,你想暗杀他。可是你不知道你暗杀的那个晚上会不会出现意外。

天赋异禀的少年,嬴政

嬴政出生在赵国。那是吕不韦结识子楚之后。在游说他入秦当王之后,可是子楚偏偏看上了吕不韦的爱人,并且爱得一发不可收拾。吕不韦不得已而为之,把自己的心上人送给了这位公子。也不能说是心甘情愿的送出去吧,因为他对卓姬的感情一直都是朦胧的,就像是明明知道是爱。就是爱得无力,爱得乏味。所以才能给的那么干脆。子楚入秦也是几经折磨,跟随吕不韦的那些剑士基本都在附送的途中死绝了。

嬴政则留在赵国,在母亲的照顾下长大成人。母亲为了逃避赵国的追捕。就换回来原来的名字叫做卓姬。等回到秦国之后,又叫赵姬。赵姬长得多好看,那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了。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一个为了追求幸福甘愿奉上一切的人。生在我们这个时代那该是多么活泼可爱的一个女孩啊。

嬴政一出生就没有得到母爱吧,母亲炽热的爱情还没有熄灭。怎么可能懂得做母亲呢?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催生出来了一个帝国永垂不朽的明星。他勤奋刻苦,读书写字练剑。每天就睡三个时辰,比比我们现在的人呐,有谁能这么自律的活着。这个世界是属于强者的,也是属于自律者的。我们大多数人活得浑浑噩噩,大学里面就是吃饭睡觉打豆豆,其他的事情一概不予考虑。这样的人,能有什么成就呢?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

嬴政还有一个从小玩到分别的燕太子丹,有一个追随身边的宦官赵高。前期读此书,真的无法想象赵高是这样一个人。也可能因为是没了命根吧,活着也就没有乐趣了。仅仅在秦始皇死后十年间,就摧毁了一个帝国所创造的所有成果。前期为了秦始皇,用上刀山下火海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但是偏偏在嬴政死后,他仿佛看见了那片可能得到的天空。所以他出现了另一种人格。完全没有一点善恶之分的人格。就这样,帝国的悲歌也就落幕了。


嬴政

秦始皇一生丰功伟绩,如果按照这本书来叙述的话。他完全就是一代伟人,他开辟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他把人类引领进了一个全新的文明。虽然说,在现在来说,中央集权制有着极大的弊端。但在那个交通极具不便利的年代,也是不可为而为之。或许秦始皇被喷为暴君的是焚书坑儒,但就这部历史小说来说。也就没有任何过错了。他接受法家思想宣扬法治,但是他也重视文武,聘用儒家为太傅教书育人。也是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让天下人明白,秦国并非暴秦。秦国也是海乃百川的。但是儒家过于迂腐,不但不乖乖就职,还到处宣扬秦国暴政,狼苛虎政,勾结六国复辟势力暗中造反,四处传播谣言。也是在那个通讯极不发达的年代,一个谣言也就无法证实真伪。这也就造成了为什么君臣之间会因为流言蜚语而失去信任。孰可忍是不可忍,儒家视秦为天下大不为,儒家四处和秦国作对,儒家勾结六国贵族复辟。不杀你杀谁。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描述秦始皇的捕获儒家带头人的质问:

当侯生被一只巨大的升降木柜送上鸿台时,胡毋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昔日意气飞扬的侯生,已经变成了一个黝黑干瘦蓬头垢面形容枯槁的人干了。最重要的是,侯生双眼半瞎了,直挺挺戳在那里形同木雕。嬴政皇帝端详片刻,走到了侯生面前淡淡道:“侯生,还能认出我是谁么?”侯生冷冷道:“忘不了。皇帝陛下。”嬴政皇帝一挥手,赵高将侯生扶到了一张大案前坐定,又捧来了一陶壶凉茶。侯生一句话不说,抓起陶壶汩汩饮尽了整整一大壶凉茶。嬴政皇帝问:“饿么?”侯生道:“当然饿了。”嬴政皇帝一挥手,赵高又捧来了一只大盘。嬴政皇帝道:“这里不是皇城,只有干肉米酒,先压压饥再说。”侯生也是一句话不说,一双黑手抓起大块酱牛肉便啃,足足三斤重的两块牛肉片刻间没了踪影,一皮囊米酒也汩汩而下,末了意犹未尽地抹抹嘴:“好!老夫死亦心甘也!”嬴政皇帝平静道:“侯生,既知当死,朕问你几句话,你若愿实言则说,不愿实言也尽可不说,如何?”侯生慨然一拱手道:“人皆有心。今得陛下一茶一食,老夫愿实话实说。” “卢生何在?”嬴政皇帝开始了问话。
“卢生老贼诳我分道,丢下老夫走了。人云他跳海毙命,未知真假。” “你何以要进阳城山谷?不怕缉拿?” “老夫欲寻卢生。老夫疑他未死。老夫要扒下老贼人皮。” “你目何以受伤?是否全然失明?” “山野逃亡,安能无伤?老夫不说也罢。” “大秦新政究有何失,引你等如此作为?”嬴政皇帝转了话题。 “皇帝陛下要老夫诽谤秦政?” “庭前议政,例无诽谤之罪。先生有话但说。” “好!皇帝有气度。”侯生霍然起身厉喝一声,“嬴政!大秦必亡!”
押送将军勃然变色,锵然抽出了长剑。嬴政皇帝摆了摆手,面对侯生深深一躬道:“先生果能匡正国策,愿闻教诲。”侯生木然地望着苍苍南山,冰冷而缓慢地说着:“秦政之亡,在嬴政无视天道也。
其一,嬴政身为皇帝,暴殄天物,浪费民力,滥造宫室。老夫虽然目盲,然也看得见这秦中八百里,楼台殿阁连天而去。嬴政扪心自问:如此豪阔何朝有之?何代有之?若将它们变成布帛菽粟,当有千万庶民得以温饱。嬴政与圣王之德何堪相比也!” “其二如何?”
“其二,六国宫女集于一身,丽靡烂漫,骄奢淫逸,钟鼓之乐,流漫无穷。民有鳏夫旷男,宫有怨女悲魂。此等违背天理人伦之事,历代圣王所不齿。嬴政为之,何以不亡?”
“愿闻其三。”
杀人无算,白骨如山,暴政苛刑,赭衣塞路!塞天下之口,绝文学之路,烧三代典籍,掘先哲之墓!修长城绝我华夏龙脉,筑驰道毁我民居良田。此等无道之国,无道之君,虽十亡,不足以平天下之怨。秦皇不亡,岂有天理也!”侯生突然打住了。 “先生,朕听着,请说。”嬴政皇帝静如一池秋水。 “不够么?没有了!”侯生气咻咻喊了一句。 “嬴政愿闻大政之失,譬如郡县制究有何错?复辟旧制究有何好?” “人德尚且不立,谈何大政。” “可否说,先生挑不出秦之大政弊端?” “老夫不屑言败德之政。” “啊,明白也。”嬴政皇帝微微一笑,继而突然仰天大笑一阵,转身看着侯生笑道,“先生这班儒生,当真不可思议也!评判一个国家,一个君王,不看大政得失,专攻一己私德,这叫甚眼光?分明如村妇之舌,如市井之议,却偏偏地装扮成圣人之道,诚可笑也!你等儒家,何以不见大秦一统天下,结束数百年战乱,而使天下兵戈止息?何以不见大秦扫灭边患,使华夏族类得以长存?何以不见郡县制替代诸侯制,使华夏族群裂土不再,内争大战从此止息?何以不见天下奴隶得以实田,万民安居乐业?修驰道、掘川防、拓疆域、一文字、一度量衡、私田得以买卖、工商得以昌盛,如此等等,何以不见?……是也,嬴政是拆迁了六国宫殿,是集中了六国宫女。然则,连绵宫殿嬴政住得几何?万千宫女嬴政消受得几个?至于为何要拆迁六国宫殿,六国宫女派甚用场,朕不想说!何以如此,只怕你等迂腐儒家永远不能明白。朕只说一句:此乃防范复辟之需,此乃安定边陲之需,而绝非嬴政卧榻之须!纵然过了些许,何伤于秦之大政大道,何伤于大秦文明功业?方才先生所言,嬴政可以改弦更张,可以反躬自省。然,绝不表明六国贵族与尔等儒家之梦想能够成真。朕可直言相告,就像先生对我一般:只要人民拥护大秦新政,大秦就永远不会灭亡!几百儒生,几个博士,几万贵族,就想颠覆大秦,就想复辟旧制,先生不觉是螳臂当车么?朕还要告诉你,你这个博士,你等那个儒家,其实并没有真实学问。自孔孟以后,儒家关起门自吹自擂,不走天下,不读百家,狭隘又迂腐,论国论政全无半点雄风,朕为之寒心,天下嗤之以鼻,儒家若不再生,必将自取灾亡也!”一席嬉笑怒骂的雄辩戛然而止了。”

秦始皇坑杀儒家二百余人,焚书尽千余册。但这并不是毁了典籍,因为在咸阳宫里面都有备份。秦国只是不希望不利于统治的书籍流传于民间。所以焚烧了,以做给天下看。也大大的给了六国一个震慑,所以说,在焚书坑儒这件事上,秦始皇并没有做错。换做任何一个君主都会这样做的吧。更何况是一统天下的秦国,秦国为天下着想。天下人皆视秦国为暴秦。可悲可叹呀。扶苏因为焚书坑儒劝谏而上了九原,也是一时的气愤吧。终究这一举动,造成秦国的灭亡。秦始皇死后,太子还没有立,秦始皇又废除了嫡长子继承。所以死后那一段时间出现了巨大的权利空缺。如果按照以前或以后的国策来定的话。都是嫡长子继承皇位。可是秦始皇偏偏开辟了另一条路,让每一位有才干的皇子都能够竞选皇位。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如果秦国平稳的度过了天下一统前期的种种危机。这样一种政策,谁又能不保证秦国真的能长治久安呢?我们华夏子孙或许就是叫秦族而不是汉族了。

另外再诉说一下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工程啊,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华夏民族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死。秦始皇以前,各国有各国的文字,不同的标准导致交流不便,交流不便就极易产生矛盾。埃及文明消亡了,古希腊也灭了,亚历山大帝国和拿破仑帝国也面临四分五裂的命运。唯有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风吹雨打,朝代更迭。但是我们的心都是在一起的。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有不一样的口音。这个村和隔壁那个村的口音都相差甚多,更别说是那么辽阔的疆域。但正因为我们有了同样的文字,像一条无形的绳子,牢牢的把你我捆绑在一起。我们朝代更迭,元清外族入侵,最终也被强大的汉文化所同化。后来鸦片战争,日本侵华,中国似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可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抵抗外侮入侵。这是谁的功劳?还记得王翦病逝后,秦始皇对年轻的赵佗说:

“将军请起。”嬴政皇帝颇见艰难地扶起了赵佗,又靠上了坐榻,看着哽咽拭泪的赵佗良久无言。终于,嬴政皇帝轻轻叹息了一声,坐正身子肃然道,“将军心下责朕多疑,朕无须计较也。朕今日要说的是,天下大局尚未安宁,山东之复辟暗流依然汹涌。当此之时,数十万老秦军民长驻南海三郡,实则是老秦人去做南海人也!也是说,老秦人为华夏,挑起了融合南海这副重担。若有变故,朕心何安?非朕不信父老兄弟也,时势使然也。将军本秦人,然多在军旅,未必清楚关中人口大局。朕今实言相告:今日关中,老秦人已经不足三成了。但有风云动荡,岂非大险哉!……”
“啊——”骤然之间,赵佗倒吸了一口凉气。
“为治天下,未雨绸缪。”嬴政皇帝倏忽淡淡一笑,复归肃然,“唯其南海偏远,若有危局,朕无法亲临决断。为国家计,为华夏计,朕今授你危局之方略:中原但有不测风云,南海军切勿北上靖乱,当断然封闭扬粤新道,不使中原乱局波及南天。”
“陛下!南海军乃老秦人根基所在,何以不能北上靖乱?”
“将军谨记:老秦人北上,则华夏从此无南海矣!”嬴政皇帝拍了拍王翦的遗物铜匣,眼中骤然一层泪光,“老将军遗书未开,朕也知道,老将军说的必是此事。”
“陛下!……”
“赵佗啊,是老秦人都该知道,”嬴政皇帝淡淡地笑了,“殷商之后,若非老秦部族数百年困守陇西,华夏岂有西土哉!唯老秦部族与西部戎狄血火周旋数百年,才能在立国之后逐一统合戎狄。老秦人为华夏留住了广袤的西土,也要为华夏留住广袤的南海。朕要你不北上中原靖乱,苦心在此也……”话未说完,皇帝猛然一咳,一坨暗血喷溅胸前,身子一软倒在了坐榻上。

这段话在书中第五部十二章第七节“国殇悲风 嬴政皇帝为南海军定下秘密方略”最让我为之动容。嬴政苦心如此,为何身为后代的我们却不领情呢?
秦始皇为使南海真正融入华夏文明,不惜派遣最为信任的老秦人是开化他们,也是后来秦始皇把咸阳的老秦人都耗尽了。老秦人不愿不悔,为一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便驻守异乡。后来国难当头,南海的各位将领也谨遵嬴政的话,没有北上平乱秦国危乱。嬴政收的万千宫女,有超过一半也随着南海军在南海扎根。说嬴政骄奢淫逸的,真是没有好好读过历史,思考一番。

项羽烧了咸阳宫,向强盗一般入城烧杀抢掠。不知为何,到了唐宋元明清之后,却被奉为英雄。以前还小,觉得他不过江东霸气的很,以前不懂历史,觉得刘邦这样的小人的天下不配。现在长大了,看得多了,想的多了。才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刘邦爱民爱财广施仁义,正应验了千百年来的一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根本就不配。

说到此,也该收笔了。去年在西安玩的时候还没有读大秦帝国,我想,有朝一日我也会再一次踏上陕西这片土地上,老秦人的故土。闭上眼睛,细细的体会我们的先祖们,为了安天下所做的牺牲所付出的热血。好想仔细的走过西安的每一片土地,隔着两千年的时光,体味秦始皇的良苦用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176评论 5 46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190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232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953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879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77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26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95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36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65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1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96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85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7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38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32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