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小鱼
一枚有深度,还乐于分享的 Effier.
说来惭愧,虽为中文人,但在读书时,每当满腹经纶的教授先生在讲台上陶醉于文言之美,从《诗经》讲到《史记》再到《汉书》时,引经据典如滔滔江水,出口成章如不息悬河,我却每每困顿于简单句读,并未真正领略古汉语之美,以至于古汉语考试往往潦草应付。
后来我明白了,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能得益。
毕业后,我像是被点化了般,爱上了古汉语学习,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璧坐玑驰、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展示了博大恒久的中华文化,每每想到在大学里荒芜虚度的古汉语课程,我就遗憾悔恨。
好在,无论何时开始学习都不晚。毕业后,我花了大量时间重修古文。
期间,借鉴前人总结和个人经验,也归纳了一些学习经验,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算作对我的古文学习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以学习外文的心态来学习古文
学习古文,方法论很重要。
中学阶段,我们学习古文都由老师带领,往往逃不过:
熟读成诵
字词积累
语法归纳
的模式化流程,将这一教学模式照搬到小说、诗歌和散文上也并无任何水土不服。
学习古文,我们往往会掉进先入为主的陷阱。
朱熹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不待解说便可自晓其义。
这运用到现代汉语场景中当然 OK, 然而我认为现代人学习古文,需要明白:
段不离句
句不离词
词不离字
打个比方,从学习者学习外文和古文的对比角度来看:
不同的符号+不同的读音+不同的意义=外文
相同的符号+略有不同的读音+略有不同的意义=古文
外文的语言结构与中文全然不同,所以我们对它们有忌惮之心,明白九层之台,始于垒土,接触一门新语言之始,我们断不敢以识文断句作为学习起点,贸贸然登堂入室,而是仔细地学习字词,夯实基础。
但学古文,我们就缺少了像学习外文的顾虑。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都由汉字组成,然而现代汉语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时代不同,文字的表现就不同,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看起来是大同小异,细究却有截然不同之处。
我们不能忽略这些差异,反而应极力放大这些不同,并将它形成自觉意识。
我们学习古文,应该抱着学习一门全新语言的心态,不要一上来就长篇累牍地阅读,死记硬背古文,而要像记英语单词那样,先将古代汉语一千二百个左右的常用词熟悉了,特别是实词,再谈篇章句读的分析、概括、领悟、创造。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学习是实现熟知到真知的转变。
古人学文言文,最讲究背诵,以过目成诵为能,眼中了了,心下匆匆,寓目不忘之境是为最佳。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感性认识方法。
而如今我们接受应试教育和学习技能,都讲究学习规律。古文学习亦自有其内在的规律,如语法知识、实虚词用法等。这是理性认识的范畴。
识字记词,需在感性中多一些理性,因为理解一词多义或一义多词在刚开始接触词句会有一些感性的理解偏差;篇章赏析,需要在理性中多一些感性,因为词义会随着语境场合(作用对象)的改变而改变。
一言蔽之,古文学习,要坚持感性认识要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以兴趣作为学习起点
那么我们应如何积累词汇呢?
很多人一开始学习,就将《说文解字》、《辞源》等著作摆出来,一通乱啃,但这些巨著都是以文言解文言,对文言基础不好的人来说,看了等于白看。
我的经验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背成语词典或古诗。
相较于晦涩难懂的先秦著作,成语词典里的词语凝练精简,古诗词里的语句经典隽永,二者都将千百年来的文言字词囊括其中,常备在案前床头,做一些日常积累,对文言学习大有裨益。
在有了一定的文言字词基础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篇章阅读了。
学习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选择古书亦是如此:时间上,先近代而后古;文体上,先散体而后辞赋、骈体;内容上,先记事而后说理。
将常用词、古汉语文选、古汉语通论结合起来学习
王力先生(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首先将古代汉语学习分为:
常用词
文选(即古汉语文章选集)
通论(即与古汉语有关的常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文体等内容)
这三个内容绝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以文选为纲,常用词与通论有机结合的整体性存在。
王力先生的这一组合学习方法也是大多数高等学习古汉语课程的学习因循,作为自学者来说,非常适合借鉴。
因为这三大板块不仅将:
词汇
课文
语法
囊括其中,知识含量极大,而且学习资料容易获得,购物软件一键即可下单,不用费力四处搜罗。
1. 学词汇
常用词,总共1086个,将任务分散到以天为单位,一天十个,全部记完也不过三个多月时间。
2. 读文选
共247篇文章,我们不苛求全部背诵,但熟读成诵,有选择性地记忆是基本要求。
3. 悉通论
共31个通论,涉及了:
辞书及辞书的查检
汉字的结构
词的本义及引申义
古今词义异同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骈体文
辞赋
古汉语修辞
音韵
等方面的知识,内容非常详实,值得反复阅读。
古译今、今译古循环练习
古译今是将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这既能学习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意义,又能锻炼现代汉语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不过在翻译中,千万要切忌断章取义、割肢断体、望文生义,而应该结合上下文语境整体感知。
今译古是将翻译好的白话文二次加工为文言文,延续上一个步骤,以在你自己理解之上反而二次的白话文为基础,将其凝练成精简的文言文,两相对照,看看原文与经过翻译-再翻译的文章是否有所差距,这差距应该如何弥补。
如此一来,便可以找到学习的薄弱之处,有所取舍地抓重点来学习。
小结
文言文学习并非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亦在路上, 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川广自源 ,与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