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吃饭照样是头等大事。吃也是整个自然界的头等大事,动物跟人类一样用嘴吃,植物呢,光合作用就是另外一种吃。
我们中国人有句源远流长的问候语:吃饭了吗?上至皇城根,远至天涯海角,概莫如是。也许你喜欢一句京味“您吃了么?”我却偏爱一句家乡话的“吃饭了吗?”
我没能力考证“吃了吗?”这句话的渊源,恐怕两千多年前,这句话就已经开始流行了。我们大概都知道历史上有这么一句经典版––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吃了吗。
当下,人们相互问候,可能不一定会说吃了吗。但是,对它的内涵我们却一直在利用,这是文化传承的使然。亲戚间的走动,朋友间的交往,工作上的联络,都以吃这个载体来实现双方的互动和需要。历史上,甚至出现过鸿门宴这个以吃为载体的政治事件。
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虽然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每家每户都会慎重对待,尽量把年货置办得丰盛些。这些年货除了自家人享用之外,更多的是要招待节日期间来家拜年的亲戚朋友。年货的丰盛程度直接体现家庭的经济状况,还有更重要的是,关乎脸面问题。过春节的时候,客人来家吃的丰盛,宾主双方皆大欢喜,反之相反。因此,吃饭这个问题确实事关要紧。
回到老家走亲戚,见到长辈,她们开口第一句话就是问吃饭了吗,要做饭我吃。我也很自然地调到了与他们对话的频道。
小表姐与我感情最深。这次碰面,她虽没有用传统的问候––吃了吗。但是,她却忠实践行着这句话的内涵。用她的话来讲,我不弄点什么你吃,我心头不踏实。
小表姐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女性,过着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她专门带我去一个叫地主街的地方,吃地道的家乡特色小吃。我毫不客气,大快朵颐,根本没顾及自己正在节食减肥。
末了,她还给我买了许多我几乎忘记名字的,小时候吃过的零食。她还特别嘱咐我一定不要送给别人,一定要带到我工作的地方,自己慢慢吃。
此时,我俩像两个快乐的小孩,尽管她的孩子已经上高中;我完全回到小时候她拉着我到外边买东西吃的场景,尽管那时候她家开商店,什么都有。